初中语文诗歌与现代文专项训练题.docxVIP

初中语文诗歌与现代文专项训练题.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语文诗歌与现代文专项训练题

初中语文诗歌与现代文专项训练:方法与示例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向来是学生们需要重点攻克的堡垒。其中,古典诗歌的含蓄蕴藉与现代文的灵活多变,更是构成了阅读理解的核心内容。能否准确把握文本内涵、体悟作者情感、赏析语言魅力,直接关系到语文素养的提升与应试成绩的优劣。本文旨在结合典型例题,为同学们提供一套系统的诗歌与现代文专项训练思路与方法,以期达到触类旁通、提升能力的目的。

一、诗歌阅读:披文入情,体悟意境

诗歌,以其精炼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深邃的情感,承载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初中阶段的诗歌学习,重在引导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初步培养鉴赏能力。

(一)核心能力聚焦

1.意象的感知与理解:诗歌往往通过特定的意象来寄托情感。能否准确识别并理解意象的象征意义,是读懂诗歌的第一步。

2.情感的把握与品味:“诗言志”,诗歌是情感的艺术。要通过字里行间,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忧思感慨。

3.语言的揣摩与赏析:诗歌语言凝练传神,富有表现力。需关注炼字、修辞(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及句式特点。

4.手法的辨析与作用:如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常见表现手法,及其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二)专项训练示例与解题思路

例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题目:

1.请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并说说其中“阔”和“悬”字的妙处。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蕴含了怎样的哲理?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题思路与示例:

1.描绘画面与炼字:

*画面描绘思路: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景物(潮水、两岸、风、帆),结合修饰语(平、阔、正、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进行描述,力求体现画面的开阔与宁静。

*示例:潮水上涨,与岸齐平,江面显得格外开阔;和风吹拂,船帆高悬,船行平稳而轻快。

*“阔”字妙处思路:“阔”字不仅写出了潮水涨满后江面开阔的景象,也暗示了诗人视野的开阔,心境也随之舒展。

*“悬”字妙处思路:“悬”字形象地写出了帆船在顺风中稳定前行的姿态,表现了风的和顺与船的平稳,营造出一种安详、开阔的意境。

2.哲理与情感:

*哲理体悟思路:关注诗句中蕴含的时序交替、新旧更迭的自然现象(残夜将尽,旭日初升;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思考其中寄寓的普遍规律。

*示例:这两句诗揭示了新旧事物交替的自然理趣,暗示着时光流逝,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

*思想感情思路:联系诗歌的整体语境,特别是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直接抒情,理解诗人由自然景象所触发的内心情感。

*示例: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在岁暮腊残之时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之情。同时,“生”和“入”字也赋予景物以生命力,透露出一种积极乐观、昂扬向上的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精准理解,深入探究

现代文阅读涵盖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多种文体,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理解含义、分析结构、体会情感、鉴赏语言等多方面能力。

(一)核心能力聚焦

1.信息的筛选与整合:能快速从文本中找出关键信息,并进行归纳、整理。

2.内容的概括与提炼: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文章主旨或人物事件。

3.词句含义的理解:理解关键词句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包括其字面义、引申义、比喻义等。

4.结构的分析与把握: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和结构特点。

5.作者情感与观点的体悟:能准确把握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态度倾向和中心论点。

6.语言的品味与鉴赏:能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赏析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作用。

7.拓展与探究:能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合理的联想、想象和个性化解读。

(二)专项训练示例与解题思路

例题2:阅读下面的记叙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节选)那是一个初春的早晨,我推开窗,意外地发现楼下的那棵老槐树,不知何时竟抽出了嫩绿的新芽。那嫩芽小小的,怯生生的,裹着一层薄薄的绒毛,在料峭的春风中轻轻摇曳,却透着一股顽强的生命力。

我不禁想起了去年冬天,它在寒风中光秃秃的枝桠,在雪地里瑟缩的模样。那时,我以为它就那样沉寂下去了。谁曾想,一到春天,它便积蓄了全身的力量,悄悄地绽放出新的生机。

这嫩绿的新芽,是希望的使者,是生命的宣言。它告诉我,无论经历怎样的严寒与困苦,只要心中有信念,生命就不会枯竭,总会在合适的时机,焕发出最美的光彩。

题目:

1.作者为什么说老槐树的新芽“是希望的使者,是生命的宣言”?

2.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子

文档评论(0)

逍遥客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退休教师,经验丰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