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和重心的转移.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课区域经济和重心的南移岳麓版历史必修2经济史教学课件

一、四大经济区的形成#2022

汉代的四大经济区分布图

地域地理位置经济特点开发程度山东(中原)山西(关中、四川)江南龙门、碣石以北3、从战国到东汉经济发展的特点:全国经济区域已呈现出多样性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黄河流域一直居于全国的经济重心地位。崤山以东崤山以西长江以南山东、山西以北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差距大传统农业区、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经济实力强传统农业区、开发较早、人口稠密、经济实力强传统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分为塞内、塞外两部分高;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高;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低低2、四大经济区各自的特点:

山东汉代画像砖上的牛耕图(江苏徐州)

山西关中平原

山西都江堰(四川成都)

江南绍兴东湖今貌

龙门、碣石以北塞外草原上的马群

二、中原人口的大量外迁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总体原因:少数民族经济文化落后和中原地区先进的经济文化吸引;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社会环境相对安定导致北方人所,导致人口被迫迁移;自然灾害及民众经营不善而破产,被迫迁移;政府的横征暴敛,使农民不堪忍受而迁移。南迁;统治阶级出于政治、经济、军事目的组织军民迁移;统治阶级的专制统治、土地兼并等也使农民流离失

第一次:两晋之际第三次:靖康之乱后三次南迁高潮第二次:安史之乱后

匈奴添加标题鲜卑添加标题鲜卑添加标题羌添加标题氐添加标题羯添加标题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一次高潮添加标题(中原)大疾疫,兼以饥馑,百姓又为寇贼所杀,流尸满河,白骨蔽野。——《晋书·食货志》添加标题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二次高潮安史之乱地图

中原人口南迁的第三次高潮

客家土楼

南迁南北方人口变化地域时间北方南方比例742年3042万2036万3:21080年956万2368万2:5

1历史与现实中国古代人口的三次南迁,带来了哪些影响?当今我国的人口流动非常大,由此产生了诸多问题。对此,你怎么看今天的人口流动?

3、中原人口的三次大规模南迁的总体影响(1)为南方地区补充了大量劳动力;(2)为南方带来了较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使得南方的农业生产水平在量和值两个方面都得到提高,从而促进了南方的经济发展;(3)推动了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4)使北方黄河流域的农业生态环境恶化,并且逐渐落后于南方;(5)北方人口的南迁,也促进了南北方民族融合与文化融合的发展。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重心南移的原因政治环境影响:北方战乱频繁,南方社会相对稳定。自然条件因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地广人稀、水资源充足、交通便利),本身蕴含着发展农耕经济发展的潜力。其他: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江南经济的发展;江南地区各族人民的共同劳动等。

三、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010402050708添加标题重心南移的过程(江南开发的过程)添加标题南朝添加标题孙吴添加标题中唐添加标题南移的趋势:黄河流域添加标题江南030609添加标题东晋添加标题南宋添加标题(完成)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史记·货殖列传》(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南朝·沈约《宋书》“苏湖熟,天下足。”——南宋民间谚语问题:以上三则材料反映江南地区经济怎样的变化?史料解读西汉时江南相当落后,生产力低下,只能满足基本生活南朝时期江南生产力有了很大发展,人烟稠密南宋时期江南已经成了全国的经济重心

重心南移的影响文化重心的南移,“财赋之地,人物渊薮”。南移后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分离。

四、结合第1、2、3课所学内容,归纳古代中国农耕经济的基本特点:1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2耕作模式:铁制农具取代石制工具、牛耕取代人力,“精耕细作”的耕作模式。4从地域分布与发展看:呈现多样性、不平衡性、互补性的特点。3经营方式: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

宁波唐代它山堰遗址

南宋“圩田”(太湖流域地区)圩田(围田):在湖泊、河流内四周筑堤,然后抽走堤内的水,造成农田。堤上设有闸门,水灾时关闸防洪,旱灾时开闸放水灌溉。

课堂检测

添加标题添加标题下列材料中,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是:“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添加标题“扬一益二”(扬州繁华居天下第一,益州则居第二)添加标题添加标题“苏湖熟,天下足”“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唐纱”C

黄河流域早期居于我国经济重心地位最主要的原因

文档评论(0)

SYWL2019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权威、专业、丰富

认证主体四川尚阅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10100MA6716HC2Y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