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交过度护理课件.pptxVIP

2025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交过度护理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01前言02病例介绍03护理评估:从“表面行为”到“深层需求”04护理诊断:从“问题”到“干预方向”05护理目标与措施:从“控制症状”到“重建功能”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防患于未然07健康教育:从“医院”到“生活”的延续08总结目录

2025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交过度护理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精神科病房的走廊里,我常能看到这样的场景:32床的小周正拉着护士的手滔滔不绝,从昨晚做的梦讲到宇宙的奥秘,语速快得像机关枪;4床的王姐举着手机满病房转悠,说要建个“快乐大家庭”微信群,哪怕刚认识的护工也要加好友。他们眼神发亮、动作轻快,似乎有用不完的热情——这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处于轻躁狂或躁狂发作期时,最典型的“社交过度”表现。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Disorder,BD)是一种以情感高涨或低落交替发作为特征的重性精神疾病,全球终身患病率约2%-4%(世界卫生组织,2023)。在躁狂/轻躁狂发作期,患者除了情绪高涨、活动增多,常伴随“社交过度”:表现为主动搭讪陌生人、频繁发消息、过度自我暴露、不计后果地承诺(如请客、借款)等。这种“失控的热情”看似无害,实则隐藏风险——可能导致人际关系冲突(如被误解为骚扰)、经济损失(如冲动消费)、体力透支(如连续社交20小时不睡),甚至诱发更严重的躁狂行为(如攻击倾向)。

前言作为精神科护理工作者,我们既要理解患者“社交过度”背后是神经递质失衡(如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异常)和认知偏差(如自我评价过高)的病理机制,也要看到他们内心的孤独:或许是渴望被认可,或许是用“热闹”掩盖内心的不安。2025年,随着《精神卫生护理实践指南(修订版)》将“社交功能干预”列为双相护理核心目标之一,我们需要更系统地探讨这类患者的护理策略——这不仅是控制症状,更是帮助他们重建“有边界的连接”,找回社交的“舒适区”。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让我们从一个具体案例切入。患者李女士,35岁,中学教师,已婚,育有1子(7岁)。主因“话多、社交频繁1月,冲突后伤人3天”入院。

病史回顾:患者10年前确诊双相情感障碍,既往以抑郁发作为主,近3年无规律服药。2024年12月起,家属发现其“像变了个人”:每天只睡3-4小时,凌晨2点发消息约同事“探讨教育创新”;周末约见10余位老同学,自费订高档餐厅,刷爆2张信用卡;在家长群里连续发50条语音,内容从“教育理念”跳到“人生哲理”,被家长投诉“打扰休息”。2025年1月5日,因强行拉陌生邻居“分享人生经验”被推开,患者情绪激动,抓伤对方手臂,家属遂送医。

病例介绍入院时表现:意识清晰,接触主动,未着病号服(拒绝穿),称“我没病,只是太热情”;语速快,话题跳跃(从“教育改革”到“明星八卦”);自我评价高(“我是天生的社交家”);对伤人行为无愧疚(“他不懂欣赏我的善意”)。YMRS(杨氏躁狂量表)评分22分(中度躁狂),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8分(无抑郁)。

这个病例集中体现了社交过度的核心特征:主动性过强、边界感缺失、后果认知不足,也暴露了护理的关键点——如何在控制躁狂症状的同时,修复患者的社交功能,避免“治好了躁狂,却不会正常社交”的困境。

03护理评估:从“表面行为”到“深层需求”

护理评估:从“表面行为”到“深层需求”护理评估是制定方案的基石。针对社交过度的双相患者,我们需从“生理-心理-社会”三维度展开,既要记录行为表现,更要挖掘背后的动机与障碍。

生理评估基础状态:监测生命体征(如心率增快至105次/分,李女士入院时即有)、睡眠时长(连续3天睡眠<5小时)、饮食(因社交忽略进食,李女士入院前1周体重下降2kg);

药物影响:患者是否服用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或抗精神病药(如奥氮平)?血药浓度是否达标?李女士入院前自行停用碳酸锂2月,血药浓度0.3mmol/L(治疗窗0.6-1.2mmol/L),这与症状复发直接相关;

体力消耗:观察社交行为的持续时间(李女士曾连续8小时与人交谈)、动作幅度(如手舞足蹈导致肌肉酸痛)。

心理评估1情绪状态:通过访谈(“你觉得最近和人聊天时,心情怎么样?”)和量表(如VAS情绪视觉模拟量表)评估,李女士自述“特别开心,感觉自己能感染所有人”;2认知偏差:是否存在“全能感”(“别人都需要我的指导”)、“过度乐观”(“借钱给朋友肯定能还”)?李女士认为“拒绝社交是冷漠,我不能做冷漠的人”;3社交动机:是出于孤独(“没人真正懂我”)、自我证明(“我比以前更厉害”),还是病理驱动(“不说话就浑身难受”)?李女士承认:“以前抑郁时没人理我,现在我要让所有人看见我。”

社会功能评估人际关系:家属(“她现在像个‘社交机器’,我们根本插不上话”)、同事(“半夜发消息,我们压力很大”)、朋友(“她总请客,我们不敢再联系”)的反馈;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