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技巧护理课件.pptxVIP

2025 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技巧护理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前言演讲人

01前言02病例介绍03护理评估04护理诊断05护理目标与措施06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07健康教育:从“医院护理”到“生活自护”08总结目录

2025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技巧护理课件

01前言

前言站在2025年的临床护理岗位上,我常想起导师说过的话:“抑郁症不是‘想不开’,而是心灵生了一场需要耐心照料的‘感冒’。”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最新统计,全球抑郁症患者已超3.8亿,我国成人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达6.8%。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在情绪泥潭中挣扎的个体——他们可能是深夜躲在卫生间哭的母亲,是坐在办公室却无法集中注意力的职员,是反复说“活着没意思”的老人。

作为临床护理工作者,我们深刻意识到:药物能调节神经递质,但情绪调节技巧的干预,才是帮助患者重建“心理免疫力”的关键。这两年,随着《精神科护理实践指南(2024修订版)》的推行,“以患者为中心的情绪调节护理”被提升至核心位置。今天,我将结合一例真实病例,与大家分享我们在临床中总结的情绪调节技巧护理经验。

02病例介绍

病例介绍去年10月,我所在的心理科收治了32岁的患者林女士。她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产后3个月开始出现“提不起劲”“看孩子就想哭”的情况,半年后发展为“每天只睡2-3小时,吃不下饭,反复想‘要是我死了,孩子会不会轻松点’”。就诊时,她眼神空洞,说话声音轻得像飘在空气里,手里攥着皱巴巴的纸巾,指节发白。

家属补充:“她以前是小学老师,特别爱和学生玩,现在连女儿喊‘妈妈’都没反应。”我们用PHQ-9抑郁量表评估,得分26分(重度抑郁),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28分,提示存在严重情绪调节障碍及自杀风险。入院后,医生予舍曲林50mg/日起始治疗,而我们护理团队的任务,是在药物起效的2-4周“空窗期”,通过情绪调节技巧干预,帮她找到“活着的支点”。

03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面对林女士这样的患者,系统评估是干预的基石。我们从“生物-心理-社会”三层面展开:

生理层面她主诉“胸口像压了块石头”“胃里总泛酸”,体查无器质性病变;睡眠监测显示入睡latency(潜伏期)67分钟,夜间觉醒4次,深睡眠仅占5%(正常15%-25%);饮食记录显示日均摄入不足800大卡,体重3个月下降8kg。这些躯体症状既是抑郁的表现,也反过来加剧情绪恶化——比如饥饿会放大“活着没意义”的念头。

心理层面访谈中,她反复说“我什么都做不好”“孩子跟着我是遭罪”,这是典型的“全或无”认知偏差;情绪日记(入院前3天)显示:80%的记录是“绝望”“累”,仅2次提到“女儿摸我脸时,有点暖”,但马上划掉,写“别假惺惺”;自杀风险评估(C-SSRS量表)提示“有明确自杀意念,无具体计划”,需重点防范。

社会层面丈夫是程序员,工作忙,坦言“不知道她怎么突然这样,以为是矫情”;婆婆觉得“生过孩子的女人都这样,忍忍就好”;她自己因长期请假被学校暂停授课,社交圈只剩“宝妈群”,但她说“看别人晒娃,更觉得自己失败”。社会支持系统的薄弱,让她的情绪调节失去了“外部锚点”。

通过评估,我们明确:林女士的情绪调节障碍,是生理紊乱、负性认知、社会支持缺失共同作用的结果,护理干预需多管齐下。

04护理诊断

护理诊于NANDA(北美护理诊断协会)标准,结合临床实际,我们提出以下护理诊断:情绪调节障碍(与负性认知模式、神经递质失衡相关):表现为情绪日记中积极情绪占比<5%,无法通过自主方法缓解低落。05睡眠型态紊乱(与抑郁情绪导致的觉醒度增高相关):入睡困难、夜间易醒,日间精神萎靡。有自伤/自杀的危险(与重度抑郁情绪、自杀意念相关):依据是C-SSRS评分提示明确自杀意念,且患者曾说“有时候站在阳台,脚会自己往前挪”。社交孤立(与自我封闭、社会支持不足相关):主动回避与家人、朋友交流,日均有效社交时间<15分钟。这些诊断环环相扣——睡眠差会加剧情绪低落,情绪低落导致社交回避,社交回避又强化“自己没用”的认知,最终推高自杀风险。因此,干预必须打破这个恶性循环。06

05护理目标与措施

护理目标与措施我们设定了“2周短期目标+8周长期目标”:短期(2周内)——自杀风险降至“无明确意念”,每日积极情绪记录≥3次,睡眠时长≥5小时;长期(8周内)——掌握3种以上自主情绪调节技巧,社会功能部分恢复(如能与女儿互动10分钟以上)。

建立安全联盟,降低自伤风险这是一切干预的前提。我们做了三件事:

24小时动态观察:责任护士每30分钟查看一次(非侵入式,如透过半开的门观察活动),夜间加用智能床垫监测呼吸、体动,一旦发现异常(如静坐≥20分钟不动)立即干预。

“安全契约”签署:用温和的语气和她商量:“林姐,我们一起定个‘小约定’好不好?要是心里特别难受,先来找我,或者给女儿画张画,等我来了再做决定,行吗?”她犹豫了一下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