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2016-2025)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补写语句(全国通用)(解析版+原卷版).docxVIP

十年(2016-2025)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补写语句(全国通用)(解析版+原卷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NUMPAGES1

专题10补写语句

年份

试题简析

题材

命题形式

2025

谐音双关、语言习惯、门头沟

选择题、主观题(1句)

2024

睡眠、运动、《黄河大合唱》

主观题(1句或2句)

2023

记忆力、耳机对听力的影响、讲解成语的方式、拖延症

主观题(2句或3句)

2022

减肥、槐花、视网膜阻塞、艺术与生活的关系

主观题(3句)

2021

南极雪衣藻、东西方绘画艺术、新疆棉花、水果甜度与糖的关系

主观题(3句)

2020

风筝、有氧运动与记忆力、噪声与听力、食物能量的吸收与消耗、超级计算机、比目鱼

选择题、主观题(3句)

2019

压力与肥胖的联系、植物的开花和长叶、生物酶与酒精代谢、考古学、

主观题(3句)

2018

大洋一号、戏曲创新、动物迁徙

选择题

2017

药物浓度、变色龙介绍、太阳能与风能

主观题(3句)

一段文字,单独考查

2016

花青素介绍、气候的影响、太空垃圾、生物入侵

主观题(3句)

命题趋势

补写语句题是近十年的高频考点。题干材料所涉及的内容大多与生活相关,或者暗扣当年科技热点或时事热点;大多选择说明性语段和议论性语段,内部层次性、逻辑性强,上下句之间、首尾句之间均有一定的逻辑照应,语意紧密。2017年之前,命题材料为一段文字,单独考查补写语句;2018年以来,语段材料为多段文字,会与修改病句、修辞、成语运用等考点一起考查。试卷要补写的句子以3个为主,逐渐转变为2句或1句。

〖2025年高考真题〗

一、(2025·全国一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谐音双关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即有意使用语音相同、相近而语义不同的词构成双重语义,表面上是一个意思,暗中隐藏着另一个意思。比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中“丝”与“思”谐音,形成一个巧妙自然的双关,写出了对爱情的至死不渝。

①谐音双关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②至今已有超过两千多年的历史。③汉魏至唐宋诗歌中有大量谐音双关的例子,④尤其是格律诗,⑤常利用谐音双关形成借对,⑥因此维持诗句的工整对仗。如孟浩然《裴司士员司户见寻》:“厨人具鸡黍,稚子摘杨梅。”“杨”音同“羊”,借以与“鸡”对仗。此外,谐音双关在谜语、歇后语中也不乏用例。

在当代社会,谐音双关也很常见。民俗节庆文化中,常用到表示具体形象的谐音字,如兔年的年画“大展宏‘兔’(图)”;电视广告里,则有“默默无‘蚊’(闻)的奉献”(蚊香广告)等有趣的说法;。

不过,有些谐音双关违反公序良俗,背弃道德法则,要杜绝使用,如给餐厅取名“饭醉团伙”。有些谐音双关表意不明,易对公众产生误导,如某地商圈大屏幕上的活动宣传语为“共享新夜态”,“夜态”的意思不明确,使人()。所以,使用谐音双关,要注意语言格调高雅和信息传递有效,避免出现上述问题。

19.下列填入文中横线处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谐音双关在网络空间更是普遍,有些“谐音梗”还成为大众流行语

B.谐音双关在网络空间更是普遍,有些大众流行语就是从网络“谐音梗”来的

C.网络空间的谐音双关更是普遍,有些“谐音梗”还成为大众流行语

D.网络空间的谐音双关更是普遍,有些大众流行语就是从网络“谐音梗”来的

【答案】19.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衔接连贯的能力。

本段文字是说当代社会各个领域中“谐音双关”的现象,采用总分的结构;分说部分先列举“民俗节庆文化中”“电视广告里”的“谐音双关”现象,分号表示并列,所选句子也应该先表明领域,故应以“网络空间”作为开头,排除AB;

从语意连贯、话题一致的角度来看,选项第一分句是说“谐音双关”“普遍”,第二分句应紧承前一句来写“谐音梗”,排除D。

故选C。

二、(2025·全国二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学生习作:我们很多人,对灰尘之类的小东西,常常是不以为然的,认为没有什么了不起,其实不然。

语言学家讲评:“不以为然”里的“然”是“对”的意思。“不以为然”就是“不认为是对的”,等于说“不赞成”“不同意”。近几年来,有些人把“不以为然”误认为是“不在乎”的意思。这一句里的“不以为然”就是这样用的。这种用法是错误的,不能提倡。有人说,()。今天认为是不合法的用法,等到用的人多了,慢慢就变成合法的了。所以我们最好不要去反对它。这种理论是似是而非的。①采取这种态度,我们事必对于语言里所有新出现的不合习惯的说法都一概承认是合法的,那么我们的语言还有什么规范和标准可言呢?②当一种说法得到社会普遍承认之后,我们③能承认它的合法性。这就是语言学家的态度。从这一点看来,语言学家是非常“势利眼”的。不过我们别无他法,只能采

文档评论(0)

范老师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持证人

分享K12精品学科试卷,复习知识点.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5月25日上传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