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小学戏剧基础场景设计课件.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小学戏剧场景设计的本质与价值定位

演讲人

CONTENTS

小学戏剧场景设计的本质与价值定位

小学戏剧场景设计的底层原则:从“安全”到“生长”

小学戏剧场景设计的实操框架:从“0”到“1”的五步法

典型课例:《小蜗牛的四季》场景设计全流程

总结:场景设计是“儿童成长的脚手架”

目录

2025小学戏剧基础场景设计课件

作为一名深耕中小学戏剧教育十余年的教师,我始终相信:戏剧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二双眼睛,而场景设计则是这双眼睛的“瞳孔”——它不仅框定了表演的物理空间,更隐性传递着故事的情感基调与教育内核。今天,我将以一线教学实践为依托,结合儿童发展心理学与舞台美术基础理论,系统梳理小学戏剧基础场景设计的核心逻辑与操作路径。

01

小学戏剧场景设计的本质与价值定位

1概念界定:什么是“小学戏剧基础场景设计”?

区别于专业舞台的“舞美设计”,小学戏剧场景设计是以6-12岁儿童为主体,以戏剧教育目标为导向,通过空间规划、道具配置、视觉符号等要素的有机组合,构建符合儿童认知水平与表演需求的戏剧情境场域。其核心特征体现在三个维度:

教育属性优先:场景不是“装饰”,而是“教材”。例如《司马光砸缸》的场景中,一口可移动的“大水缸”既是道具,更是引导学生讨论“危急时刻如何智慧应对”的具象载体。

儿童参与性强:从材料收集到场景搭建,学生需全程参与。我曾带三年级学生用纸箱制作《三只小猪》的草房、木房、砖房,孩子们在测量、剪裁、涂色的过程中,自然理解了“材料特性与安全性”的关系。

动态生成特征:小学戏剧多为即兴创作或改编,场景需具备“可调整性”。如《小壁虎借尾巴》的森林场景,既可用悬挂的树叶装饰表现“静态森林”,也可通过学生手持纱巾挥动模拟“风吹林动”的动态效果。

2价值锚点:场景设计如何服务儿童成长?

05

04

02

03

01

在多年教学中,我观察到优质的场景设计能触发儿童多维度发展:

认知发展:通过场景中的视觉符号(如《曹冲称象》里的“船”与“石头”),帮助儿童将抽象概念(浮力、等量代换)转化为具象体验;

情感共鸣:符合儿童审美的场景(如《花婆婆》中用马卡龙色纱幔营造的“海边花园”)能快速调动情感,让儿童更易代入角色;

实践能力:场景搭建中的分工合作(谁负责剪裁、谁负责粘贴、谁负责布置),本质是社会交往能力的隐性培养;

创造力激发:有限材料(废旧纸箱、塑料瓶、皱纹纸)的创意转化(如用塑料瓶做《海底世界》的“珊瑚”),能打破“只有新东西才好用”的思维定式。

02

小学戏剧场景设计的底层原则:从“安全”到“生长”

1第一原则:安全性——场景设计的“生命线”

小学生的生理特点(动作幅度大、自我保护意识弱)与戏剧活动的动态性(奔跑、跳跃、搬运道具),决定了场景设计必须将安全放在首位。具体需注意:

材料安全:避免尖锐边角(如用圆头剪刀修剪纸箱边缘)、有毒材质(优先选择水性颜料、可降解胶水)、易吞咽小部件(直径小于3厘米的装饰件需固定或替换);

结构稳定:大型道具(如《拔萝卜》的“萝卜”)需用支架加固,避免倾倒;悬挂类装饰(如《天空之城》的云朵)需检查悬挂点承重,高度需超过学生头顶50厘米以上;

动线规划:表演区与观众区需用明显标识(如地贴)分隔,避免学生因兴奋碰撞;道具摆放需留出1米以上的“安全通道”,便于突发情况疏散。

我曾在一次《小红帽》排练中,因忽略“狼外婆”的披风长度(拖地导致绊倒),导致学生擦伤。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安全不是“附加项”,而是场景设计的“地基”。

2核心原则:教育性——场景中的“隐形课程”

小学戏剧是“教育戏剧”(DramainEducation)而非“儿童戏剧表演”,场景设计需成为传递价值观的载体。例如:

01

环保教育:要求学生用废旧材料(快递盒、旧衣物、饮料瓶)制作场景,如《垃圾分类小卫士》的“垃圾桶”用洗衣液瓶改造,《森林小卫士》的“树”用旧报纸卷制;

02

文化传承:在《传统节日》主题戏剧中,用剪纸装饰春节场景、用扎染布布置端午场景,让儿童在触摸中感知传统文化;

03

生命教育:《小种子的旅行》场景中,用不同颜色的土壤(黄色代表干旱、黑色代表肥沃)直观呈现“生命与环境的关系”。

04

3关键原则:儿童视角——用“1.2米的高度”看世界

场景设计需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与审美偏好。根据发展心理学研究,6-12岁儿童:

对高饱和度色彩(红、黄、蓝)更敏感,低饱和度的莫兰迪色易让其感到“沉闷”;

偏好具象化符号(如用画有窗户的纸板代表“房子”,而非抽象的几何图形);

喜欢可互动道具(如《卖火柴的小女孩》的“火柴”可抽取、《小熊请客》的“盘子”可摆放“食物”)。

我曾尝试用抽象线条布置《彩虹的约定》场景,结果学生反馈“看不懂”;改用七色彩带和棉花云后,孩子们立刻兴奋地说:“这就是我们画的彩虹!”——这印证了“儿童视角

文档评论(0)

sxgvvvvv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