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VIP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语文(解析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江苏省镇江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小说新质与现代文艺高峰——以鲁迅、沈从文为中心

刘涵之

小说新质指的是小说现代化过程所产生的新要素、新的生长点,从而与古典传统的小说相区别。晚清以降,受欧风美雨影响,“小说革命”思潮激荡,中国传统小说观念逐渐瓦解,小说不再被视为稗官野史和街谈巷议,小说的文学功用得到充分肯定。“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骁将胡适、陈独秀又立足文学的现代演进,突出文学审美表达和形式创新的重要性,从而拉开文学革命的帷幕,正如胡适所说:“文学革命的运动,不论古今中外,大概都是先要求语言文字和文体的大解放。”在“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现代小说园圃百花齐放、千姿百态。

文艺高峰是对艺术成就达到顶点的文艺作品、文艺现象的比喻性指称,没有文艺杰作就没有文艺高峰,文艺杰作决定文艺高峰的基本面。就我们这里对现代小说新质的探究而言,将小说新质和文艺高峰结合起来,意味着我们需要立足于文艺高峰建设来看待现代小说的历史贡献,同时也意味着小说新质的产生需要纳入小说创作的具体成就和艺术水准的获得来理解。

鲁迅自《狂人日记》的创作起,一发不可收,因为小说格式的特别广受读者厚爱,1923年结集的《呐喊》几乎篇篇精彩、美轮美奂。《呐喊》的主要篇章将视野投向乡村,旨在暴露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弊害,成为现代小说“国民性批判”之滥觞。以“国民性改造”为主题的小说写作,在沈从文那里亦有同频共振,在《阿丽思中国游记》中,他以愤懑之笔勾勒了中国的政客、绅士、文人的丑陋嘴脸,而民族国家积贫积弱的一面又作为阿丽思中国之行的背景被铺垫。沈从文借人性议题曲折展开他对“国民毛病”的救治方案,这和鲁迅弃医从文、以笔为旗展开国民性批判其实有着极大的相似处。

鲁迅以为:“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着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鲁迅曾提到过国民性改造的三大命题:“一、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二、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三、它的病根何在?”沈从文的“国民毛病”的诊断方案几乎完全包含了鲁迅所思考的国民性改造的三大命题,从《中国人的病》一文来看,沈从文对人之为“人”的权利的强调是建立在他对民族国家公民责任、义务的体认上,认为国民对个人正当权利的争取、对个人义务的承担都是现代民族国家最为基本的自救之道。文学作为“造成一种新国民所必需的新观念”的一种新方法,它对于“新国民”新观念的塑造是通过宣扬公民权利的确认、义务的承担,在“人权”的高度上肯定它对于国民人格提升的意义。

文艺高峰形态的不同决定了探究角度的差异。每个作家都为他的时代写作,而不同的写作方式与风格又反映了作家为他的时代写作的具体差异性。鲁迅、沈从文都是现代乡土文学的顶点级作家,但他们风格各异。这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现象似乎说明两者的文学创作既具时代精神式文艺高峰的某种共性又不无个体自创式文艺高峰的个性色彩。鲁迅凭借其超拔的想象力虚构了阿Q和他的未庄,沈从文凭借其超拔的想象力虚构了翠翠和她的茶峒。阿Q不同于翠翠,正如未庄不同于茶峒。在现代中国文艺史上,阿Q和他的未庄典型地概括了封闭落后的乡土社会芸芸众生可悲可叹的生活景况,自有其深度、广度和影响度,而翠翠和茶峒则作为真善美的化身与象征,也一直活跃于沈从文的同路人的笔端。

鲁迅如何塑造阿Q,沈从文如何塑造翠翠,我们可以从各自的创作经验谈来理解,比如鲁迅说到阿Q一类人物,就坦言:“要画出这样沉默的国民的魂灵来,在中国实在算一件难事,……所以我也只得依了自己的觉察,孤寂地姑且将这些写出,作为在我的眼里所经过的中国的人生。”而沈从文对翠翠这一类边城子民则流露这样的情感:“我要表现的本是一种‘人生的形式’,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虽然谈论的是一部具体作品的如何创作,背后却更有他们的文学观念在起主导作用。鲁迅反对“帮闲”和“帮忙”的文学,反对“瞒”和“骗”的文学,认为文学不应该沦落为“载道”的工具和回避现实问题的借口。沈从文的作品多擅长从人事及其变化中的关系来把握人物行动和“梦”,“人事”是基于现实生活事件和人际关系而言,“梦”则较多涉及心灵世界的情感表达与意识活动,这说明现代小说之美离不开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