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汇总.pdfVIP

【25新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汇总.pdf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5新版七下语文:常见的修辞手法汇总

一、比喻(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修辞手法)

1.比喻句基本结构:

本体:被用来作比喻的东西。(比较抽象、难理解)

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例如:像、好像、仿佛、如、如同、恰似、似的……

喻体:打比方的事物。(更浅显、生动、具体)

2.基本分类

(1)明喻:本体、比喻词和喻体同时出现。形式:甲像乙一样。

①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②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2)暗喻:又叫“隐喻”,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但用“是”“就是”“变成”“成

为”“等于”等词,或者用破折号来连接。

①理想是闹钟,俏随你的黄金梦;理想是肥皂,洗濯你的自私心。

②全淀的芦苇收割,垛起垛来,在白洋淀周围的广场上,就成了一条苇子的长城。

借喻: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而是借用喻体代替本体。

①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只有喻体)

②风把地上的黄叶吹起来,我们拍手叫道:“一群黄蝴蝶飞起来了!”(只有喻体)

3.比喻的作用:

①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鲜明的印象。

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人便于接受

③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让人加深体会。

4.使用比喻手法时要注意:

①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类事物;

②本体和喻体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③使用的喻体要常见、易懂;

④比喻要贴切,要注意思想感情。

二、比拟(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说明的修辞手法)

1.分类

(1)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

①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全安静不动地

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小山会说话)

②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波浪会唱歌)

(2)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也就是使人具有物的情态或动作,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

①我到了自家的房外,我的母亲早已迎着出来了,接着便飞出了八岁的侄儿宏儿(人

能飞)

②她们看见不远的地方,那肥大的荷叶下面,有一个人的脸,下半截身子长在水里(人

能长在水里)

作用:使事物形象、生动、有趣,对所描绘的事物产Th鲜明的印象,而且能感受到作

者强烈的感情,引起读者共鸣。

三、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密切相关的三个或更多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的

修辞手法。)

1.分类

(1)句子排比: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2)句子成分的排比:①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排比、比喻)

②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的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

手印。

2.作用:内容集中,增强气势,长于抒情,更有气魄。用排比抒情,感情抒发得淋漓

尽致;用排比说理,可以把论点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

注意*排比各项之间是并列关系。并列关系中也有先后、大小、轻重等区别。

例句:让看见石像的人认识这位英雄,明白这位英雄,因而崇拜这位英雄。

四、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上密切相关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

同或相近的意思的修辞手法。)

1.分类

(1)正对:指上下句在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补、相衬的对偶形式。

①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②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③鸿门宴,桃园盟。

④过五关,斩六将

(2)反对:指上下句在意思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

①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②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3)串对或流水对,指上下句在意思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

对偶形式。

①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行经巴峡巫峡,再过襄阳,直向洛阳,一气

贯下,写出急欲出蜀的喜悦心情。)

②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要想用尽目力眺望到极远的地方,那就要再上一层

楼。)

2.作用: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表意凝

练、抒情酣畅。

五、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1.分类

(1)扩大夸张。指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大、多、高、强、深……”的夸张形式。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2)缩小夸张。指故意把客观事物说得“小、少、低、弱、浅……”的夸张形式。

①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3)超前夸张。指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的夸张形式。

①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②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2

文档评论(0)

晓敏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