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单元检测题(1).docVIP

【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单元检测题(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中考文言文专项单元检测题(1)

一、初中文言文2

1.文言文阅读

三游乌龙潭记(节选)

〔明〕谭元春

???冈合陂陀①,木杪②之水坠于潭。清凉③一带,坐灌④其后,与潭边人家檐溜沟勺入浚⑤潭中,冬夏一深。阁去潭虽三丈余,若在潭中立。筏行潭无所不之,反若住水轩。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令筏先就之。又爱隔岸林木,有朱垣点深翠中,令筏泊之。初上蒙翳⑥,忽复得路,登登之冈。冈外野畴方塘,远湖近圃,宋子指谓予曰:“此中深可住,若冈下结庐,辟一上山径,頫⑦空杳之潭,收前后之绿。天下升平,老此无憾矣!”已而茅子至,又以告茅子。

(选自《谭友夏合集》,有删改)

【注释】①陂陀:倾斜。②木杪(miǎo):树梢。③清凉:清凉山。④坐灌:坐落。⑤浚:深。⑥蒙翳:此指草木覆盖。⑦頫(fǔ)低头。同“俯”。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木杪之水坠于潭/能以径寸之木???????????????????????????B.?坐灌其后/其真无马邪?

C.?令筏先就之/蒙乃始就学??????????????????????????????????????D.?又以告茅子/以其境过清

(2)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阁去潭虽三丈余,若在潭中立。

小贴士:阁:①存放食物的木橱柜。②用木材架于空中的道路。③一种小楼。(摘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4)小林想把这篇选文推荐给同学们作为《小石潭记》的拓展阅读材料。请你从内容、写法等角度比较两篇文章,帮他简述推荐理由。

答案:A

解析:(1)A

(2)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

(3)楼阁离潭虽然有三丈多远,但就像在潭水中耸立一样。

(4)示例:我认为《三游乌龙潭记》适合做《小石潭记》的拓展阅读材料。因为两文内容相似写法相近,两文都是山水游记。都写在山水自然中游玩,也都写到了水潭和竹林。写法上都用了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方法,但是《小石潭记》先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由小丘开始写,再写到竹篁,最后写到小石潭。然后在小石潭边运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小石潭及周边的景物。而《三游乌龙潭记》则是先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潭边的景象,然后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乘筏游潭中,再爬上山冈的情景。这样通过拓展,由课内勾连到课外,巩固课内知识同时还能拓宽视野。

【解析】【分析】(1)A.助词,的;B.助词,的/表反问语气,难道;C.动词,靠近,趋向/动词,开始;D.介词,把/介词,因为。

(2)根据句意“潭水北部,荷叶还没有凋残,正散发着秋天的香气”,可知应划分为: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

(3)本题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去”,距离;“虽”,虽然;“若”,像;“立”,耸立。

(4)本解答此题按题目要求对两篇文章的写法与内容进行比较即可。相同之处:《三游乌龙潭记》与《小石潭记》都是游记散文,都用了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方法进行写景。不同之处:《小石潭记》先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由小丘写到竹篁,最后写到小石潭。然后在小石潭边运用定点观察的方法,描写小石潭及周边的景物。《三游乌龙潭记》则先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潭边的景象,然后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游潭中,爬山冈的情景。据此来写推荐理由即可。

故答案为:⑴A;

⑵潭以北/莲叶未败/方作秋香气。

⑶楼阁离潭虽然有三丈多远,但就像在潭水中耸立一样。

⑷示例:我认为《三游乌龙潭记》适合做《小石潭记》的拓展阅读材料。因为两文内容相似写法相近,两文都是山水游记。都写在山水自然中游玩,也都写到了水潭和竹林。写法上都用了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方法,但是《小石潭记》先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由小丘开始写,再写到竹篁,最后写到小石潭。然后在小石潭边运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小石潭及周边的景物。而《三游乌龙潭记》则是先用定点观察的方法写潭边的景象,然后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乘筏游潭中,再爬上山冈的情景。这样通过拓展,由课内勾连到课外,巩固课内知识同时还能拓宽视野。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⑵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句子意思的理解,要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断句。

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⑷本题考查文章内容和写法的理解。考生要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主题和写作特点。要抓住特点进行分析。

参考译文:

???山岗倾斜,树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2****4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