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5)5年高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 材料分析题·中国史(广东专用)(原卷版).docxVIP

(2021-2025)5年高考1年模拟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5 材料分析题·中国史(广东专用)(原卷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年(2021-2025)高考真题分类汇编

PAGE

PAGE1

专题05中国史·材料分析题

考点

五年考情(2021-2025)

命题趋势

考点1

北魏孝文帝改革

2022年T20北魏重建洛阳

广东省高考中国史材料分析题以制度比较、文明互鉴、转型实践为支柱,引导学生从历史中解读治理智慧、文明活力与发展路径的深层逻辑。

1.制度治理纵深考查:重视长时段制度演变逻辑(如秦至晚清基层治理、北魏改革),突出治理体系的适应性调整。

2.文明互动视角强化:聚焦技术文化双向传播(火药推动欧洲产业变革)及思想内核传承(“实事求是”从汉代到理学的升华),彰显中华文明的世界贡献。

3.近现代转型实践聚焦:从洋务技术自主到农村改革突破,再到现代化目标设定,命题提炼中国探索道路的延续性经验。

考点2

中优秀传统文化--“实事求是”

2021年T17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

宋明理学

考点3

古代的商业贸易

2022年T17明代白银货币化

考点4

中国科技在世界的传播

2025年T17中国火药;欧洲天鹅绒

考点5

中国文学艺术发展

2021年T22徐渭;文学艺术

2025年T18《猛回头》;抗日根据地秧歌剧

考点6

中国古代基层治理

2024年T17秦乡里制度;晚清乡保

考点7

洋务运动

2022年T22徐建寅;近代科学家

考点8

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21年T20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

考点9

社会主义现代化

2022年T18现代化内容、目标

2023年T17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考点01北魏孝文帝改革

1.(2022·广东·高考真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魏孝文帝认为使用近百年的都城平城“只是用武之地,非可文治”,而洛阳是帝宅王里,可“光宅中原”,故有意迁都。由于迭经战乱,洛阳早已衰败,太和十七年(493)孝文帝巡幸洛阳,令穆亮和汉族人氏李冲,董爵等人筹划重建。两年后,北魏“六宫及文武,尽迁洛阳。”考古发掘证明,北魏洛阳城的核心格局继承和发展了中原正统王朝的都城模式和制度,主要建筑的规模、位置和名称等于魏晋一致。迁洛早期重建的洛阳宫太极殿广泛吸收和借鉴了魏晋洛阳城、南朝建康城和平城太极殿的形制。整个城市分为宫城、内城和外郭城。布局谨严,规模宏大,远超前代。筑外郭城以及在城内统一规划建造里坊,使郭城区域的功能进一步明确和丰富,是中国古代都城营建的一大创举。三重城围都城行制的出现,也改变了过去都城前朝后市的布局。开东魏、北齐邺都南城和隋唐长安城宏大整齐之先河。

——摘编自钱国祥《北魏洛阳外郭城的空间格局复原研究》等

(1)概述孝文帝重建洛阳的原因和举措。

(2)简析北魏重建洛阳在古代都城发展史上的意义。

考点02中优秀传统文化--“实事求是”

2.(2021·广东·高考真题)作为思想路线的“实事求是”,植根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汉武帝时,广开献书之路。河间献王好儒学,从民间收集经过秦火保留下来的《尚书》《礼记》等古文先秦旧书,经考辩将正本献给朝廷。《汉书》评价献王“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作注解释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淮南王亦好书,但“所招致率多浮辩”,故颜师古说他“言无实用耳”。

——摘编自《汉书》等

材料二清代学者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自通于虚而争是非于不可究诘之境”,而清儒“束身修行,好古敏求,不立门户,不涉二氏(即佛、道),似有合于‘实事求是’之教”。阮元进一步评论道,“实者,实事也。圣贤讲学,不在空言,实而已矣”。近人梁启超也认为清儒“以实事求是为学鹄,颇饶有科学的精神”。梁启超笔下的科学精神,是指“善怀疑,善寻间,不肯妄徇古人之成说与一己之臆见,而必力求真是真非之所存”等。

——摘编自梁启超《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等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广开献书之路”的背景,并简析河间献王被评价为“实事求是”的原因。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阮元批评宋明理学家的原因,并指出梁启超所述“实事求是”的新内涵。

考点03古代的商业贸易

3.(2022·广东·高考真题)有同学研究明代白银货币化问题,收集了如下材料,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表明代财政收入

年份

米麦(万石)

布(万匹)

绢(万匹)

宝钞(万锭)

银(万两)

1430

3979

20.5

94.1

7388.9

32.9

1552

2659

13.3

32.0

2414.4

243.3

1621

2780

12.9

20.6

8.1

755.2

——摘《明实录》

材料二

《醒世姻缘传》、“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ye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