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pptxVIP

第7课《散文诗二首》课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2).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彩虹

彩虹散文诗二首

文体知识散文诗是用散文的形式写成的诗篇,兼有散文和诗歌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有散文的外观,却不像诗歌那样分行和押韵。它既有散文的内涵与细节,又有诗歌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泰戈尔·著

走近作者泰戈尔(1861-1941),印度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其诗歌格调清新,具有民族风格,带有神秘色彩和感伤情调。著有诗集《吉檀迦利》《新月集》《园丁集》等。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力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印度人称为“诗圣”。

走近作者《金色花》是泰戈尔的诗集《新月集》中的代表作。20世纪初,泰戈尔的妻子逝世。后来,他的一双儿女又相继夭亡。正是在这悼亡伤逝的悲痛日子里,他怀着对孩子深厚的慈爱,对自己童年的回忆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写出了《新月集》这部充满童稚的想象和纯真的情感的诗集。

初读知情“我”想象自己变成一朵金色花,与妈妈嬉戏的画面。活动一:概括文意,确定朗读基调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节奏)思考:一首诗就像一幅画,这首诗为我们展现了怎样的画面想象

初读知情三次活动一:概括文意,确定朗读基调2.文中写了“我”与母亲的几次嬉戏?分别是什么内容?①母亲做祷告时,开放花瓣散发香气。②母亲读书时,将影子投在书页上。③母亲去牛棚时,变回孩子,求妈妈讲故事

初读知情活动一:概括文意,确定朗读基调3.依据画面,确定本文的感情基调轻松、活泼、温馨展现孩子的可爱调皮、母亲的慈爱以及母子之间的欢乐

美读悟情活动二:细品字词,读出人物形象1.小组合作探究:从课文中读到了怎样的孩子和母亲,结合原文阐述观点。句式:从“......(原文)”中,读出了......的孩子/母亲例如:从“暗暗地匿笑在那里”“我要悄悄地开放花瓣儿,看着你工作”中,读出了一个懂事的孩子。“暗暗地”“悄悄的”表现出孩子懂得母爱的奉献是无私的,对母亲的回报也是无私的,他不图妈妈夸奖,但求妈妈生活得更加温馨。所以他只是瞒着妈妈。

美读悟情活动二:细品字词,读出人物形象1.小组合作探究:从课文中读到了怎样的孩子和母亲,结合原文阐述观点。我从课文读到了一个的孩子。我从课文读到了一个的妈妈。活泼可爱调皮天真慈爱善良无私奉献活泼可爱、热爱母亲慈爱善良、喜爱孩子懂事娇嗔

美读悟情活动二:细品字词,读出人物形象2.思考:为什么“我”想变成一朵金色花?只是为了跟妈妈玩起“躲猫猫”,为了好玩吗?金色花即瞻波伽,木兰花属植物,开金黄色碎花,印度将其视为圣树。金色花是印度的圣树,金色花代表着圣洁与美丽。人们喜欢用花比喻儿童,泰戈尔借美丽的圣树上的金色花赞美孩子纯洁可爱。同时也代表母子之间纯真的爱。借物抒情

感悟主旨本诗以一个调皮、可爱、活泼的孩子的口吻写的,想象“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与母亲互动,展现了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表达了纯真的母子之爱。儿童视角

冰心·著

走近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家。代表作有:散文集《寄小读者》诗集《繁星》《春水》冰心的创作内容大致包括:母爱、童真、自然三个方面。冰心以宣扬“爱的哲学”著称,而母爱,就是“爱的哲学”的根本出发点。

初读感知朗读课文1.朗读本篇课文,注意朗读过程中的感情基调、语速、停顿。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读感知2.思考:简要概括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初读感知3.课文的重点是写吧红莲。文章四次写看到红莲,当时的环境是怎样的?红莲的形态如何呢?作者的心境又是怎样的?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环境红莲心境繁杂的雨声浓阴的天雷声作了?雨愈下愈大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下来雨势并不减退勇敢慈怜的荷叶上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开满亭亭不摇动在大荷叶的覆盖下左右攲斜烦闷不适意不宁的心绪散尽深深地受了感动(白莲已经凋谢)对比

美读悟情1.作者的心境是随什么而变化的?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随红莲的状态而变化作者由红莲的变化,想到了自身的境遇,当看到荷叶倾斜过来保护红莲的时候,作者想到了母亲对“我”的庇护,由此心境发生了转变。象征(托物抒情)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

美读悟情2.作者由此深受感动,不经感叹: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3.作者将母亲比作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