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23T 1056-2006 柞蚕现行品种.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30B47

备案号:

DB23

黑龙江省地方标准

DB23/T1056—2006

柞蚕现行品种

2006-04-10发布2006-05-10实施

黑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1

DB23/T1056-2006

前言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由黑龙江省蚕业研究所负责起草。

本标准起草人:杨立军、任淑文、李志、刘斯宇、王淑芬、陈连忠、马睿、刘振林、王东风、刘忠云、赵淑英、王建科、高清、张庆良。

2

DB23/T1056-2006

柞蚕现行品种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主要现行柞蚕品种的术语和定义、特征特性、鉴定规则及鉴定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主要现行柞蚕品种。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B23/T798—2004柞蚕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标准采用下列术语和定义。

3.1

化性

柞蚕在自然条件下,1年中所发生世代数的特征。1年中只发生1个世代数的特征称为一化性;1年中发生2个世代数的特征称为二化性。

3.2

幼虫生长到一定时间后吐少量丝将身体固定,不取食、不动。蜕去旧皮,换上新皮的生理现象。

3.3

食性

幼虫取食的习性。

DB23/T1056-2006

3

3.4

克卵粒数

1g卵的数量。

3.5

普通孵化率

单蛾孵化卵数占产卵总数(不受精卵除外)的百分数。

3.6

蚕体色

五龄盛食期幼虫身体的颜色。

3.7

全龄经过

幼虫从收蚁至营茧所需用的时间。

3.8

滞育

幼虫在生活年史中生长发育或生殖暂时中止的生理现象。

3.9

滞育率

滞育茧数占总茧数的百分数。

3.10

全茧重

雌、雄茧(不包括死笼茧、油烂茧、双宫茧和空瓤茧)的平均重量。

DB23/T1056-2006

4

3.11

死笼茧

茧内是死蚕、死蛹并未污染茧层的茧。

3.12

油烂茧

茧内的死蚕、死蛹体液溢出将内外茧层污染,并失去茧的原有特征。

3.13

双宫茧

两个幼虫共营的茧。

3.14

空瓤茧

幼虫或蛹在茧内死亡后,体液污染茧层内侧,茧较轻,摇着无声,外型较好的茧。

3.15

发育蛹

幼虫做茧化蛹、解除滞育后,受温度的影响进入发育阶段的蛹。

3.16

茧层重

雌、雄茧(不包括死笼、油烂、双宫和空瓤茧)的茧层平均重量。

3.17

茧层率

茧层重占全茧重的百分数。

DB23/T1056-2006

5

3.18

千粒重

1000粒茧(不包括死笼、油烂、双宫和空瓤茧)的重量。

3.19

产卵粒数

中批羽化的交配单蛾正常产的2d卵的粒数。

4品种来源、特征特性、适用地区

4.1青六号

4.1.1品种来源

系农家品种。由原辽东省五龙背蚕业试验场,以幼虫体色为表型标记,经色系分离,系统选择培育而成。于60年代初,引入我省。

4.1.2特征特性

属青黄蚕系统,二化性、四眠。卵壳乳白色。蚁蚕头壳红褐色,体黑色。幼虫体质强健,抗逆性强,食性强,易放养,稳产性好,发育整齐。五龄蚕体背为橄榄黄绿色,体侧为深鹦鹉绿色,气门上线佛手黄色。蛹黑褐色少数黄褐色。茧淡褐色,成虫羽化齐、活泼,交配性能好。雌性成虫体色风帆黄色,雄性成虫体色深桂皮棕色。在我省饲养其单蛾产卵274粒,克卵数105粒,普通孵化率98.91%,全龄经过48d。全茧重10.82g,茧层量1.28g,茧层率11.83%,千粒重10.17kg。

4.1.3适用地区

适用于我省各蚕区饲养。

4.2青黄1号

4.2.1品种来源

系农家品种。由原辽东省五龙背蚕业试验场,以农家种“青黄”为试验材料,经系统分离选择培育而成。于60年代初,引入我省。

4.2.2特征特性

DB23/T1056-2006

6

属青黄蚕系统,二化性、四眠。卵壳乳白色。蚁蚕头壳红褐色,体黑色。幼虫体质强健,把握力强,耐干旱性强,食性强,易放养,稳产性好。五龄蚕体背为橄榄黄绿色,体侧为深鹦鹉绿色,气门上线佛手黄色。蛹黑褐色少数黄褐色。茧淡褐色。成虫活泼,交配性能好。成虫体色笋皮棕色。在我省饲养,其单蛾产卵280粒,克卵数110粒,普通孵化率96.28%,全龄经过50d。全茧重10.94g,茧层量1.28g,茧层率11.70%,千粒重1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与您共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我的文档主要集中的行业是石油化工和安全生产,从事石油化工行业并且取得了中级注册安全工程资格。精通炼油工艺方面的工艺、安全、设备。希望通过平台共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