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VIP

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选择性必修一第六单元第17课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一、教学目标理解户籍制度与国家赋役、社会治理之间的深层联系。认识户籍制度在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中的重要作用理解中国古代治理智慧,并辩证思考制度与个人的关系。了解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主要内容与发展演变

二、教学重难点难点:如何理解户籍制度是“国”与“家”之间的核心纽带,以及其背后的统治逻辑。重点:中国古代户籍制度演变的核心内容及其与社会治理的关系。

在普通政治学教本上就很明白的说明:在一个政府统治之下的一辈人民所形成的一个政治团体是State,通常译作国家。Nation和State相对立,指语言,文化,及体质(血统)上相同的一辈人民。Nation通常译作民族。——费孝通:《关于民族问题的讨论》,载《益世报·边疆周刊》,1939年第19期凡是中国人都是中华民族——在中华民族之内我们绝不该再析出什么民族——在今以后大家应当留神使用这“民族”二字。——顾颉刚:《中华民族是一个》,载《益世报·边疆周刊》,1939年第9期关于这场学术争论,你赞成谁的戏点?并说明理由。半个世纪后,费孝通先生提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论。1993年,费孝通在顾先生百岁纪念会上对那场论战进行了解释:“后来我明白了先生是基于爱国热情……他的政治立场我是完全拥护的……所以我没有再写文章辩论下去。”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12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3

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AI历史故事竹简展开的刹那,墨味混着尘土木牍的涩味冲进鼻腔。我,陈顺,十六岁了。里正蘸墨的笔尖悬着,像等着啄食我的一生。指尖按在冰凉木牍上,我忽然想起父亲的背——也是这般被赋税压得微微佝偻。从此,我的名字旁会写上“丁男”,家里那百亩薄田的租税、每年一个月的更役,都将沉沉压上肩头。母亲昨夜就着油灯为我缝补襦衣,针脚密得发紧,仿佛多缝一针,就能替我挡一分世间的艰难。笔落下了。名字烙进简中,也烙进了大汉的册子。从此我不再只是田垄上追蜻蜓的少年,我得挺直脊梁,像父辈那样,用这副筋骨去撑起这个小小的家,还有远方长城某个垛口的平安。未来是什么?是秋收后官仓里我交出的粟米,是边境烽燧下我值守的长夜。可看着名字旁新鲜的墨迹,我心里竟也生出一点热气——这名字,总算也为这个庞大的王朝担起了一份重量。

户籍制度:与土地直接联系的以家庭为本位的一种人口管理方式。统治阶级稽查户口、征收赋税、调派徭役、维护统治秩序的依据和管理手段,也是国家实行道德教化、经济剥削、人身控制的重要途径。目的:加强人口控制;征发赋役;保障社会治安;维持统治秩序

(一)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商:登记人口;满足战争的需要西周:创建人口登记、统计制度;经常性、制度性1.先秦时期探究活动,四个学习小组化身“朝代户籍调查局”,探究本朝户籍制度的特点与功能。

材料:“辛巳卜,贞,登帚好三千,登旅万呼伐”、“登人三千呼战”。——殷墟甲骨卜辞材料:王登人五千征土方——罗振玉《殷虚书契后编》材料:司民掌登万民之数,自生齿以上,皆书于版……及三年大比,以万民之数诏司寇。——《周礼·秋官·司民》

战国时期——户籍相伍(1)秦献公时期:“为户籍相伍”,即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任用商鞅变法,实行什伍连坐法。(2)商鞅变法时期:无论男女,都在政府的簿籍上登记。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扩大兵源,增加赋役,稳定社会秩序,纷纷建立严格的户口登记制度以了解地方的户口和财政状况。——江立华《我国古代的户籍制度及其特点》材料: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商君书》

1.战国时期的部分秦简中,户主名前均冠以“荆”,表明其为荆地遗民;秦统一后,六国遗民通过重新登记户籍,成为“新黔首户”,已然不见“故六国”的标记。这是因为秦朝()A.推行严刑峻法 B.移民地位低下C.强化国家认同 D.户籍体系成熟随堂训练C

2.秦汉时期秦朝——户籍分类登记;汉朝——编户齐民:既是行政管理制度,又是赋税制度,标志着我国古代完整的赋税徭役制度正式形成

从这则史料中我们能够获得哪些历史信息?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萧)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阸(è)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史记·萧相国世家》湖南里耶秦简户籍簿

由丞相或御史保管;汉承秦制,编户齐民秦有系统的户籍资料;

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户入籍后,便成了封建国家的“编户齐民”。政府为掌握人口数,定期进行人口调查。东汉末年,战事频繁,人口流动加剧,豪强地主与国家争夺人口,户籍散乱。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也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2.

文档评论(0)

绝情狼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6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