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7T 3081-2017 山东省生态河道评价标准.docxVIP

DB37T 3081-2017 山东省生态河道评价标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27.140P56

DB37

方标准

DB37/T3081—2017

山东省生态河道评价标准

Shandongprovincalevaluationstandardforecologicalriver

20

2018-01

-29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37/T3081—2017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水利工程管理局、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中会、赵青、孙显利、高华、曹先玉、尹正平、曲树国、陈朋、吴磊、盛雷、王晓燕、王淑艳、曹方晶、赵红兵、刘志峰、刘琳、刘宁宁、孙华林、高峰、刘长余、楚涛、张贵民、张灵真、姜泽伟。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

DB37/T3081—2017

山东省生态河道评价标准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生态河道的术语和定义、生态河道评价体系、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山东省境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含)的河道评价,其他河道、湖泊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50201防洪标准

GB50286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SL196水文调查规范

SL395地表水资源质量评价技术规程

SL/Z712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HJ710生物多样性观测技术导则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生态河道ecologicalriver

在满足河道基本水利功能的基础上,依靠自然作用和少量人为干预,能长期维持河道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河道。

3.2

河道生态系统riverecosystem

由河流水域及其河岸带组成的生态系统。其水域空间和水、陆生物群落交错带是水生、湿生生物群落的重要生境。

3.3

生态水量ecologicalwaterdemand

维持河道给定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所对应的环境功能不丧失,需要保持在河道内的最小水量。

3.4

河岸带riparianzone

2

DB37/T3081—2017

河道常水位两侧,直至河水影响消失为止的地带。本标准中有堤防的河道,河岸带为两岸堤防之间的沙洲、河漫滩、堤防及护堤地。无堤防的河道,河岸带为常水位时水陆交界处与历史最高洪水位(设计洪水位)向外侧延伸10米之间的地带。

3.5

河段riverreach

两横断面之间,水文特征、形态、水生生物特征以及流域经济发展特征相近的河道。

4评价体系

山东省生态河道标准评价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构成。评价体系结构见表1。

表1山东省生态河道评价体系

目标层

准则层

指标层

生态河道

水文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生态水量满足度

生物状况

鱼类保留指数

水生植物群落状况

鸟类栖息地状况

河岸带植被覆盖率

环境状况

河道水环境质量

河道底泥污染

自然河道保有率

岸线开发利用率

社会服务功能

防洪排涝能力

人文景观价值

景观舒适度

公众满意度

管理状况

管理范围划定程度

河道管护能力

5评价指标及赋分

5.1水文水资源评价

主要从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和生态水量满足度2个方面评价。

5.1.1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5.1.1.1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表达了河道流域经济社会活动对水量的需求,反映了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按公式(1)计算:

式中:R——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

…..(1)

DB37/T3081—2017

3

Q——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量,m3/a;

Q地表水资源总量,m3/a。

5.1.1.2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赋分见表2,根据公式(1)计算结果采用内插法计算该指标得分。

表2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赋分表

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Ru)

分值

Ru≤40%

100

40%R≤45%

100~80

45%Ru≤50%

80~60

50%R≤60%

60~30

Ru60%

30~0

5.1.1.3评价某河段地表水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时,采用全河道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赋分值。

5.1.2生态水量满足度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