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宝宝积食如何治疗
一、积食的识别与判断
宝宝积食是中医概念,指食物积滞于脾胃,导致消化功能失调的常见问题。正确识别积食是治疗的前提,家长需结合以下表现综合判断:
1、典型症状表现
(1)消化系统异常:食欲明显减退(如平时能吃1小碗粥,突然只吃几口)、口臭(尤其是晨起时酸腐味)、腹胀(腹部鼓胀,轻拍有“砰砰”声)、打嗝带酸臭味。
(2)排泄异常:大便干燥秘结(3天以上未排便或排便费力)、或腹泻(大便稀溏夹有未消化的食物残渣)、气味酸臭。
(3)其他伴随症状:睡眠不安(夜间翻来覆去、磨牙)、舌苔厚腻(以舌中、根部为主,颜色白或黄)、部分宝宝可能出现低热(体温37.5-38℃,无其他感冒症状)。
2、不同月龄的特殊表现
(1)6个月以下婴儿:吐奶频率增加(非喷射性)、奶量突然下降(如平时每3小时喝120ml,突然只喝60-80ml)、哭闹时腹部紧绷。
(2)1-3岁幼儿:可能主动说“肚子胀”“不想吃饭”,拒绝平时爱吃的零食,部分出现烦躁易怒、抓挠腹部等动作。
二、轻度积食的家庭调理
多数宝宝积食为轻度(无发热、呕吐不频繁、精神状态良好),通过家庭护理可有效缓解,关键在于减少脾胃负担、促进消化。
1、饮食调整:核心是“减、稀、缓”
(1)减少进食量:暂停高蛋白(鱼肉蛋)、高脂肪(油炸食物)及高糖(蛋糕、甜饮料)食物2-3天,以减轻脾胃运化压力。1岁以上宝宝每餐主食(粥、面条)控制在平时的2/3量,1岁以下以母乳/配方奶为主,奶量减少10%-15%(如平时喝150ml,减至130ml)。
(2)调整食物性状:6个月以上已添加辅食的宝宝,改为泥糊状或半流质食物(如小米粥、南瓜泥、山药糊);1岁以上可吃软米饭、蒸苹果等,避免粗纤维蔬菜(如芹菜)和整粒水果(如葡萄)。
(3)少量多次喂养:将每日进餐次数增加至5-6次(如早、中、晚三餐,上午10点、下午3点加两次小份辅食),每次量少,避免胃内食物堆积。
2、腹部按摩:促进肠道蠕动
(1)顺时针揉腹:家长洗净双手,搓热后以宝宝肚脐为中心,用手掌小鱼际(手掌外侧)或四指并拢,顺时针方向打圈按摩。力度轻柔但有一定压力(以宝宝腹部皮肤微微下陷为准),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建议餐后1小时或睡前进行)。
(2)捏脊辅助:适用于6个月以上宝宝。家长用拇指、食指和中指从宝宝尾椎骨(长强穴)开始,沿脊柱两侧皮肤轻轻提捏,边提边向上推移至颈椎底部(大椎穴),重复3-5遍。操作时手法需连贯,避免拧转,以宝宝皮肤微微发红为宜。
3、运动与活动:促进消化吸收
(1)婴儿被动操:3个月以下宝宝可做“蹬自行车”运动——抓住宝宝双腿,模仿骑自行车动作,每次10-15下,每天2-3组;3-6个月宝宝可扶着腋下短时间“蹦跳”(每次3-5分钟),刺激腹部肌肉。
(2)爬行与散步:6个月以上能爬的宝宝,饭后半小时鼓励爬行10-15分钟;1岁以上能走的宝宝,可牵着小手慢走10-15分钟(避免剧烈跑跳)。
4、简单食疗方:温和调理脾胃
(1)山楂苹果水:取干山楂3-5片(鲜山楂5-8片)、苹果1/4个(带皮切块),加水300ml煮15分钟,滤出汤汁放温后饮用(6个月以下宝宝慎用,1岁以上可加少量冰糖调味)。
(2)山药小米粥:山药50g(去皮切块)、小米30g,加水500ml煮至软烂,取上层米油或粥糊喂食(适合脾胃虚弱的宝宝,连续喝2-3天)。
三、中重度积食的医疗干预
若宝宝出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建议优先选择儿科或中医儿科):①发热超过38.5℃或持续24小时不退;②频繁呕吐(每2小时吐1次以上)、无法进食;③3天以上未排便且腹胀明显(腹部硬如鼓);④精神萎靡(嗜睡、叫不醒或烦躁哭闹无法安抚);⑤大便带血或呈稀水样(每日超过5次)。
1、药物治疗:需遵医嘱使用
(1)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常用布拉氏酵母菌(1岁以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需用40℃以下温水冲服),疗程一般3-5天。
(2)消化酶制剂:如胃蛋白酶散(适合因消化酶不足引起的积食),需在餐前15分钟服用,具体剂量根据宝宝体重调整(通常每次0.1-0.2g/kg)。
(3)中药调理:中医会根据辨证分型用药,如食积化热型(舌苔黄厚、口气重)用保和丸加减,脾虚食积型(舌苔白厚、大便稀)用健脾丸加减,需由中医师开具处方,避免自行服用成药。
2、临时通便处理
若宝宝3天未排便且腹胀严重,医生可能建议使用开塞露(儿童型,剂量5-10ml)。操作时需注意:①将开塞露前端轻轻插入肛门2-3cm(避免损伤黏膜);②挤入后用手捏住肛门1-2分钟,让药液充分软化粪便;③使用频率每周不超过2次,避免形成依赖。
四、治疗期间的护理要点
1、观察与记录
家长需详细记录宝宝每日饮食量(如喝了多少毫升奶、吃了几口粥)、排便次数及性状(如“稀便2次,有菜渣”“干硬颗粒便1次”)、呕吐时间和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