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教学课件及教案.docxVIP

《小石潭记》教学课件及教案.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石潭记》教学课件及教案

一、课文解读与教学目标

《小石潭记》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经典之作。文章以其清丽洗练的语言,描绘了小石潭幽静深远的自然景致,寄寓了作者贬谪之后孤寂悲凉的心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意境深邃,情景交融,堪称山水游记的典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积累并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特殊句式,能够准确疏通文意,熟读并背诵课文。

*学习作者运用多种感官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细致描摹景物的方法。

*理解作者在写景中寄托的思想情感,把握“乐”与“忧”的情感线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文章的音韵美和节奏美,初步感知文意与情感。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品味文中精炼传神的写景语句,体会作者的匠心独运。

*通过背景资料的补充,结合文本具体语句,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原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石潭的自然之美,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和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体会作者在逆境中寄情山水的复杂情感,理解古代文人高洁的品格和不屈的精神。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与挫折。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品味文中描写小石潭景物的精彩语句,学习景物描写的技巧。

*理解作者由“乐”转“忧”的情感变化及其深刻内涵。

2.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在景物描写中蕴含的“凄清”氛围,理解“一切景语皆情语”。

*结合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深入把握其“悄怆幽邃”的心境根源。

二、教学方法与课时安排

(一)教学方法

*诵读法:通过范读、齐读、指名读、默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文本,体会语感。

*情境创设法:利用图片、音频或语言描述,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意境。

*问题探究法: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文本。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交流见解,碰撞思维。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运用PPT、视频等资料,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

(二)课时安排

建议2课时。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约5分钟)

*方式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曾一同领略过三峡的雄奇险峻,也曾感受过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今天,让我们跟随唐代文学家柳宗元的脚步,一同探访一处深藏于永州山野之间的小石潭,去感受那份独有的清幽与寂寥。

*方式二(作者导入):提及柳宗元,我们会想到他的“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孤寂,也会想到他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的壮举。这位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文人,在被贬永州期间,寄情山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便是其中的佳作。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这篇文章,探寻他笔下的小石潭和他内心的世界。

(二)走近作者与背景(约5分钟)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及预习资料,简要介绍作者柳宗元。

*教师补充: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因参与王叔文改革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在永州生活了十年。这一时期,他的思想和创作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写下了许多反映民间疾苦、抒发个人抑郁情怀的优秀作品。“永州八记”是他山水游记的代表作。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意(约20分钟)

1.听读:教师范读或播放配乐朗诵音频,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气。

2.自读: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标注疑难字词。

3.正音: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强调重点字音:

*篁(huáng)竹清冽(liè)坻(chí)屿(yǔ)嵁(kān)

*佁(yǐ)然俶(chù)尔翕(xī)忽差(cī)互悄怆(qiǎochuàng)

4.疏通文意:

*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同桌之间可相互质疑解惑。

*教师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以下词语和句子:

*重点实词:伐、取、见、乐、许、空、澈、佁然、俶尔、翕忽、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犬牙差互、凄、寒、悄怆、邃、去。

*重点虚词:以、为、乃、而、其。

*特殊句式:如“全石以为底”(倒装句)、“斗折蛇行”(省略句、状语后置)。

*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疑问进行集中讲解。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约10分钟)

1.齐读:学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把握文章脉络。

2.思考讨论:

*作者是如何发现小石潭的?请用文中语句回答。(“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

*小石潭的整体面貌是怎样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作者游小石潭的心情如何?找出文中体现作者心情的词语。(“心乐之”

文档评论(0)

逍遥客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退休教师,经验丰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