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画等效电路图一妙法——“节点法”
第一篇:画等效电路图一妙法——“节点法”
画等效电路图一妙法——“节点法”
电学量的计算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之一,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分析电路的结构,画出等效规范的电路图.在教学中给学生总结出一套即符合初中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又简单易行的一般方法,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谈谈用“节点法”画等效电路图.
电路中三条或三条以上支路的汇交点,称为节点.借助节点排列的规范化来作出等效电路的方法,称为节点法.用节点法画等效电路图具体分为四步:第一,明确节点,标上字母(如图1所示,若图中没有节点则为串联);第二,节点连线,可以合并.如果两个节点之间有一根导线直接相连,而电路图中导线电阻可视为零,故可将两个节点合并,视为一个节点.如图1中S断开时1、2两个节点可视为一
个节点(12),3、4两个节点可视为一个节点(34);第三,节点依次排列.将各个节点按电位高低,即沿电流流向依次排列在一直线上,如图2所示;第四,电阻对号入座,将图1中的各个电阻一一取出,【现在举一个经典的例子】
用“节点法”分析“1996年全国初中物理竞赛”的电路识别题.在图5中,四个灯泡L1、L2、L3、L4的连接方法是怎样的?分
析根据上述四步进行:
一、由图5可知节点有四个,分别标上字母A、B、C、D;
二、如图5所示节点A、C可合并为一个节点(AC),节点B、D可合并为一个节点(BD);
三、将节点沿电流方向依次排列在一直线上,如图6所示;
四、灯泡对号入座,图五
图六
L1在A、B间,L2在B、C间,L3在C、D间,L4在D、b间,作出规范等效电路如图7.所以电路连接情况是L1、L2、L3并联后与L4串联.
图七
第二篇:第三届非遗节成都遗产展示糖画
第三届非遗节成都遗产展示糖画
2011年04月15日18:10腾讯大成网·旅游频道我要评论(0)字号:T|T转播到腾讯微博
糖画,顾名思义就是用融化的糖汁作画,四川民间过去又称“倒糖饼儿”、“糖粑粑儿”、“糖灯影儿”等。这种集民间工艺美术与美食于一体的独特手工技艺,曾广泛流行于四川省成都市及新都、双流、金堂(微博)、温江、郫县(微博)、都江堰(微博)、彭州、青白江(微博)、龙泉驿和自贡(微博)、泸州、重庆、乐山(微博)、内江(微博)等巴蜀大地的城市乡村。糖画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明代宫廷习俗中,每当新年祭祖时,官宦大户人家往往用模具印制糖狮、糖虎和文臣武将等形象用以祭祀,后来该技艺传入民间,逐渐演化为糖画。清初《坚瓠补集》有两首诗,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糖画盛行的情况:
液蜜为人始自汉,印成袍笏气轩昂。狻猊敛足为同列,李耳卑躬属并行。枵腹定知无肺腑,虚心自应没肝肠。儿童尽与相亲近,丞相无嗔可徜徉。熔就糖霜丞相呼,宾筵排列势非孤。苏秦录我言甘也,林甫为人口蜜腹。霉雨还潮几屈膝,香风送暖得全肤。纸糊阁老寻常事,糖丞来年亦纸糊。在这两首《糖丞相》诗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糖画的造型多以人物和动物为主,并且深得儿童们的喜爱,在霉雨季节糖画不易保存,后来民间因祭神用的糖人容易溶化,便用纸扎神偶代替。
糖画由于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在流传过程中,又巧妙地吸收皮影和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使糖画艺术日趋完美。明代四川糖画的流传情况,现已无资料可考。进入清代以后,随着大规模的移民入川,糖画也和其他的民间技艺一起传入四川,受到普通群众的喜爱。四川早期比较知名的糖画艺人有赵糖饼和戴大爷(只留下姓氏,名均不详),两人均活跃于清道光年间,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和诸多传人。据糖画艺人回忆,早在清道光年以前,四川民间已经存在糖画艺人的行会——太阳会,可见糖画技艺在清代的四川十分流行。
糖画初看起来是民间艺人的雕虫小技,但细究起来却是一门高深的技艺,里面蕴含了历史、美术、地方民情风俗、蔗糖工艺等等复杂的元素。每当糖画艺人的挑子出现在街头巷尾,必然会引来儿童的层层围观。只见艺人端坐于糖画摊前,执勺在手,略一凝神,就飞快地将勺中的糖液挥洒在光洁如镜的大理石板上,宛若书画家笔走龙蛇。就在糖画艺人即兴表演的同时,一幅幅神奇的图画出现了:有飞禽走兽、花鸟虫鱼、戏剧人物??一件件皆晶莹剔透,栩栩如生,引得围观的儿童直吞口水。待新鲜的糖画凝固后,艺人用一根竹签把一件件作品粘合提拿起来,交在孩子们渴盼的手中。这是一种神奇的食物,既可观赏又可食用,融物质与精神文化享受于一体,真是“观之若画,食之有味”。
四川糖画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按照艺人们的说法,可以分为以下一些品种:大货,是指体型较大构图复杂的作品,诸如龙凤、孔雀、狮虎、花篮、金鱼等。小货,是指体型偏小工艺简单的作品,如单个的虫、鸟、水果等。子子货,即直接倾倒的一个个圆形糖饼儿,这种技艺要求艺人手腕灵活,动作利索,倾倒过程中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