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修订版教材研读与教学重构的路径创新
教材的每一次修订,都是时代精神在教育纸页上的重新落座,是教育理念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的具象化表达。它不仅仅是文本的更新、内容的增删,更是一场教育价值取向的深刻变革——从“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从“文本静态呈现”转向“任务动态生成”。2022年新课标颁布后,统编教材再度“换血”,看似只是更换几篇课文、调整几处练习,实则是课程逻辑的整体转向:从“知识覆盖”走向“素养驱动”,强调通过真实情境中的任务解决,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从“文本呈现”走向“任务催生”,将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动态的学习过程。这一系列变革,犹如在教育领域投下了一颗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引发了教育者对教学新模式的深度思考。
然而,当教师仍沿用“字词段意中心思想”的老路径,当课堂仍停留在“教师讲、学生记”的传统模式,崭新的教材便只能沉睡在书包里,核心素养也随之悬置,无法真正落地。这就像是一艘装备精良的船只,却因船长沿用陈旧的航行方式,而无法在新的海洋中破浪前行。这引发了教育者的深刻反思:如何把静态的文本转化为流动的学习经验,让教材中的文字“活”起来?如何让课堂成为学生文化血脉与思维品质同步生长的现场,而非机械训练的场所?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在三年多的课堂实践与区域教研中,尝试以“文化—任务—评价”三轴联动的思路,对修订版教材进行再研读与再设计,初步走出一条“以文化为根,以任务为径,以评价为梯”的教学重构之路。这条路径不仅关注教材内容的更新,更强调教学方式的变革、评价体系的优化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力求让教材真正成为学生素养生长的沃土。
一、文化基因的唤醒:从纸页到血脉的深度激活
修订版教材最显性的变化,是传统文化篇目的大幅增加:京剧、节气、书法、建筑、人物故事等,不再作为点缀于单元角落的“补充材料”,而是成为贯穿学段、串联知识的主线。这些文本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是培养学生文化认同与思维品质的重要载体。然而,面对这些文本,许多教师仍止步于“了解知识—背诵佳句—完成练习”的三部曲,将文化简化为信息点的记忆,导致文本失去温度,文化沦为“标签”。这就好比把一颗璀璨的宝石当作普通的石头,没有挖掘出它真正的价值。
笔者主张“先厚后薄”的研读策略:先把文本放回历史长河,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文字背后的历史事件、器物特征、礼仪规范与精神内涵,使文字与文化彼此印证;再提炼出可以撞击学生心灵的“文化关键词”,如“匠心”“坚韧”“和谐”等,使之成为任务设计的内核,让文化真正融入学生的学习体验。
以四年级《赵州桥》为例,表面写桥之“巧”,实则写华夏匠人之“魂”。备课时,我们带领教研组搜集《营造法式》插图、隋代舟船考古照片、李春生平轶事,甚至到桥址采集风化石刻纹样,将“敞肩拱”“腰铁”等冷僻术语转化为可触可感的“匠作密码”。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赵州桥的结构特点,更感受到古代工匠的智慧与勇气。最终,我们凝练出“千年一跨”这一文化意象,作为单元任务的灵魂。学生只有触摸到“跨”背后的科技胆识与民族韧性,才会在仿写桥梁解说词时,自然流露出“我为中国智造而自豪”的情感,而非机械地套用模板。
再如五年级“京剧”单元,若教师仅教唱腔、认脸谱,文化便沦为表演,学生难以理解其深层价值。我们带领学生采访本地京剧团,观察演员勒头、穿蟒的细节,对比《霸王别姬》与《三岔口》的武打设计,最终以“为京剧设计新媒体宣传方案”为任务,让学生用短视频、表情包等现代媒介重构传统艺术。当学生发现“靠旗”的甲片数量与角色身份相关,当他们为“程式化动作”设计现代舞改编方案时,文化不再是课本上的铅字,而是流动在血脉中的精神密码,是学生主动建构的知识。这让学生从被动的文化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文化传承者和创新者。
文化不是附加的“德育渗透”,而是文本自身的精魂;教师的第一使命,便是把沉睡在字缝里的精神能量释放出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文化的魅力,形成文化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将伴随学生一生,成为他们面对世界的重要精神支柱。
二、任务群的构建:从碎片到系统的结构重组
“双线组元”是修订教材的结构性创新: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并行,旨在通过主题引领与要素训练的双重路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然而,一线课堂常把“主题”当背景板,把“要素”当训练点,二者油水分离,导致学习碎片化、浅层化。这就如同搭建一座建筑,只注重局部的材料,而忽略了整体的架构,最终无法建成稳固的大厦。笔者尝试以“大概念”统筹双线,把若干文本、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重新组装为“任务群”,让要素在真实情境里反复回旋、螺旋上升,形成系统化的学习路径。
具体操作是“三问三定”:
问命题:这组文本共同回答了什么文化命题?例如,“自然之美”单元的文本共同回应“中国人如何与自然对话”这一命题。
问能力:学生学完后应拥有怎样的可迁移能力?如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金顺电子材料产业园环境影响报告表.docx VIP
- 化工原理练习与答案.doc
- (正式版)D-L∕T 801-2010 大型发电机内冷却水质及系统技术要求.docx VIP
- 《心理危机与日常调适:写给少年们的10封信》随笔.docx VIP
- 〖GB50157-2013〗地铁设计规范.docx VIP
- 2025年中考英语听力技巧与策略教学+课件.pptx VIP
- 辽2015J601 楼梯标准图集.docx
- 景观桥亮化施工方案.docx
- -求数列通项公式的方法总结ppt(11种方法举例)-.docx VIP
- 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 高一下学期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