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布艺更换合作协议条款漏洞防范.docxVIP

家具布艺更换合作协议条款漏洞防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家具布艺更换合作协议条款漏洞防范

在家具维修保养行业摸爬滚打这几年,见过太多合作双方起初和和气气,最后却因为一纸协议闹得面红耳赤的案例。记得去年有位老客户张姐,找了家布艺更换公司给家里的沙发换皮,结果换完发现新布料色号和样品差了两个度,对方说“色差属于正常范围”,张姐却认为“明明样品册上是正红色”。最后虽然通过调解解决了,但双方都伤了和气。这事儿让我明白:看似简单的家具布艺更换合作,协议条款里藏着的“小陷阱”,稍不留意就可能变成“大麻烦”。作为长期和这类协议打交道的从业者,今天就从实操角度聊聊如何防范这些漏洞。

一、合作协议漏洞为何容易被忽视?先摸透“问题高发区”

很多人觉得“不就是换块布吗?口头说清楚就行”,可实际操作中,从布料选择到旧料处理,从工期延误到质量争议,每个环节都可能成为矛盾爆发点。这些年整理了近百份纠纷协议,发现漏洞主要集中在五个维度:

一是合同主体不清晰,比如签协议的是“某某布艺店”,实际施工的是临时找来的散工,出了问题连追责对象都找不到;

二是服务范围“玩文字游戏”,写着“沙发布艺更换”,结果不包含拆除旧框架上的钉子,不负责清理掉落在地板上的线头,额外收费项目层出不穷;

三是质量标准“空对空”,只写“符合行业标准”,但具体是色牢度三级还是四级?缩水率5%还是10%?全凭嘴说;

四是费用支付“留尾巴”,写着“完工后一次性付清”,可“完工”是指布料缝好就算,还是要客户验收签字?增项费用按什么标准计价?没有明确;

五是风险责任“踢皮球”,更换过程中不小心划伤了家具木框,是施工方赔还是客户自认倒霉?运输途中布料被雨淋湿,责任算谁的?协议里只写“双方友好协商”,根本没可操作性。

这些漏洞就像藏在协议里的“定时炸弹”,平时看着没问题,一旦遇到意外情况,马上炸得合作双方焦头烂额。要防范漏洞,得从协议的“骨架”到“血肉”逐一检查。

二、逐条拆解协议关键条款,把漏洞“扼杀在襁褓里”

(一)第一步:先把“和谁合作”写清楚——合同主体条款的三重核查

合同主体不明确,是最基础却最容易被忽视的漏洞。我见过最离谱的案例:客户和“XX家居服务部”签了协议,结果施工时来的是“XX布艺工作室”,后来布料出现质量问题,客户去工商查才发现“XX家居服务部”半年前就注销了,根本找不到责任人。

要避免这种情况,至少要做到三点:

核查签约方资质:如果是公司,必须核对营业执照上的全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确保和公章一致;如果是个体工商户,除了核对营业执照,最好要求经营者本人签字并按手印,避免“代签”引发争议。

明确实际履约方:有些公司会把项目转包给第三方,这时候协议里必须写清楚“本协议服务由乙方(签约方)亲自完成,未经甲方书面同意不得转包”,并约定转包的违约责任(比如支付合同总金额20%的违约金)。

确认联系人信息:除了公司信息,一定要留具体对接人的姓名、手机号、邮箱,最好备注“本项目所有通知、变更均以该联系人接收为准”。我之前处理过一个纠纷,客户发了三次邮件要求调整布料颜色,结果施工方说“没收到”,后来发现邮箱留的是两年前不用的旧号——这种细节真的能坑死人。

(二)第二步:服务范围要“像切土豆丝一样细”——从材质到售后的全流程界定

服务范围模糊,是引发增项纠纷的主因。我有位同行李哥,接了个酒店沙发更换项目,协议只写“更换布艺”,结果施工时酒店方要求“拆除旧布艺时不能损坏木质框架”“新布料要和三年前采购的色号一致”“更换后要清理沙发周围1米内的碎屑”,这些额外要求李哥根本没考虑到,最后亏了两万多。

要避免“干着干着活变多了”,服务范围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础服务内容:明确“更换”包含哪些动作,比如是否拆除旧布艺(含拆除过程中对家具的保护)、是否清理旧料、是否安装新布艺(含固定方式,是用钉枪还是魔术贴)、是否调试(比如沙发套安装后是否平整,是否影响坐感)。

特殊要求清单:如果客户有特殊需求,比如“布料需通过GB17927.1-2011阻燃测试”“颜色需与样品册第XX页XX色号一致(附样品封样)”“拼接处针脚密度不低于12针/厘米”,这些都要逐条写进协议,最好附上样品封存单,双方签字确认。

排除项说明:有些服务看似相关但不在合作范围内,比如“更换布艺不包含家具主体结构维修(如木架断裂)”“不包含墙面、地面因施工导致的清洁(除非额外付费)”,把这些写清楚,能避免“你以为我该做,我以为你没说”的扯皮。

(三)第三步:质量标准要“能量化的绝不模糊”——从感官到数据的双重保障

质量争议是最常见的纠纷类型。去年处理过一个案例:客户要换客厅窗帘的遮光布,协议写“遮光率达标”,结果换完后白天室内还是能看到窗外人影,施工方说“达标是指遮光率50%”,客户认为“达标应该是80%”。最后做了专业检测,才发现双方对“达标”的理解差了30%。

要避免这种“公说公有理”,质量标准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