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城中的比喻论文汇编全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围城》的比喻特色

钱钟书认为,“比喻正是文学语言的特点”。所以,在他的文学作品中比喻是信手拈来,而他创作的被视为“当代经典”的长篇小说《围城》,可以说是一座争奇斗艳的“比喻之城”。书中的比喻生动奇异、变化多端、幽默幽默、含义深邃,它使深奥化为浅显、复杂化为简明、抽象化为具体、平淡化为神奇,使文章语言具备鲜明的艺术色彩,从而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具备较高的文学、美学价值。笔者对这些比喻进行了归纳,从如下几种方面来分析《围城》中的比喻特色。

一、比喻的幽默性

?在《围城》这部作品的众多比喻中,比喻的幽默艺术特别值得称道。例如:?1.孩子局限性两岁,塌鼻子,眼睛两条斜缝,眉毛高高在上,跟眼睛隔得彼此要害相思病,活像报上讽刺画里中国人的脸。?2.上来的汤是凉的,冰淇淋倒是热的;鱼像海军陆战队,已登陆了好几天;肉像潜水艇士兵,会长久伏在水里;除醋以外,面包、牛油、红酒无一不酸。

3.以后飞机接连光临,大有绝世佳人一顾倾城,再顾倾国的风度。

例1中,作者用暗喻手法将小男孩的眼睛比作两条斜缝;并将比喻与比拟相结合,以眉毛与眼睛要害相思病来比喻两者之间距离的“遥远”;并将小男孩的外貌比作讽刺画里的中国人的脸,形象地阐明了孕育了这张脸的小男孩父母的丑陋。这种丑陋不仅仅体现在外貌上,更体现在人格上,这其中隐约透露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情,但含而不露。

例2中,主人公方鸿渐一心想讨鲍小姐的欢心,便邀请她吃饭,可事与愿违,送上来的食物大大出乎他们的意料。作者把鱼比作已登陆了好几天的陆战队,阐明鱼捕捞上岸已好几曰,早已不新鲜。店主为怕肉变质,长时间地浸泡在水里,作者别出心裁地把它比作长久伏在水中的潜水艇士兵。在逗人发笑的同时,也揭露出该店食物之劣。

例3中将飞机比作绝世佳人,乍看之下似乎本体与喻体风马牛不相及,但仔细考虑两者之间的联络,仿佛又合乎情理。这就是以不类为类的比喻,因而取得了奇异生动、幽默幽默的效果,让人忍俊不禁。?此外,像“鸿渐要喉舌两关不留难这口酒,溜税似地直咽下去,只觉胃里的东西給这口酒激得要冒上来,好比已塞的抽水马桶又经人抽一下水的景象”,这么的比喻也是精妙至极,大师功力,可窥一斑。

细看这些比喻,有一个共同点:貌似戏谑但又格外深沉,恰当准确、幽默诙谐,令人啼笑皆非。这也是《围城》比喻的共同特征,具备幽默幽默、寓庄于谐的特点。从这一点上看,钱钟书的比喻与赵树理的比喻有相同之处,但也有不一样。重要体现在钱钟书的幽默更多地具备书卷气,而赵树理的幽默更多地具备民间文学的老式特色,乡土气息浓厚,是“农民式的幽默”。例如,在赵树理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中,他写道,“三仙姑却和大家不一样,即使已四十五岁,却偏爱当个老来俏,……只可惜宫粉涂不平脸上的皱纹,看起来仿佛驴粪蛋上下上了霜”。假如没有在农村呆过一段时间是很难想到用这么一个比喻的。“驴粪蛋上下了霜”,即使霜是白的,但掩盖不了驴粪蛋的黑,白黑相间,三仙姑也是如此,宫粉掩不住她的皱纹,遮不住她的苍老,打扮与年龄不相符,显得不伦不类。两位大作家之所以有如此大的差异,是因为钱钟书是学贯中西的大学者,而赵树理是优异的农民作家。从作品内容看,《围城》描写的是一群知识分子形象,而赵树理的作品通常是写民主革命时期农民的生活和斗争,内容与形式必须统一,从而导致了他们比喻格调的不一样。

二、比喻的讽刺性?

阿瑟·波拉德认为“讽刺作家重要地并不关心某事自身怎么样,而是关心人们对于那件事情的态度。当人们使其不成比例时,讽刺作家就必须纠正它。他使我们发笑,时而大笑,时而苦笑,经过这种方式,使我们恢复到神志健全”。所谓的“使其不成比例”便是不协调的“偏离”。钱钟书先生在《围城》里以诙谐、轻描淡写的笔调,用幽默幽默的比喻,以高度的智慧和素养对现实生活中荒谬丑恶的现象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与讽刺。如:?1.方老先生因为拒绝了本县汉奸的引诱,有家难归,而政府并没有給他什么名义,觉得他爱国而国不爱他,大有青年守节的孀妇不见宠于翁姑的怨抑。?2.褚哲学家害谗痨地看着苏小姐,大眼珠仿佛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像“手枪里弹出的子药”,险的突破眼眶,迸碎眼镜。

3.我在华阳大学的时候,他们有这么一比,讲师比通房丫头,教授比夫人,副教授呢,等于如夫人——

例1中,当初曰军大举侵华,身为德高望重的乡绅方老先生,维护国家与民族的利益是理所当然的,而他因为“政府没有給他什么名义”而有所“怨抑”,作者用“青年守节的孀妇”作比,一针见血地讽刺了方老先生爱国是图虚名。?例2中,作者以“害谗痨”的眼神比喻褚慎明看苏小姐时贪婪、垂涎欲滴的神态;以唯心主义哲学家谢林的“绝对观念”比喻他的眼珠绝对突出,仿佛用相机“拍摄”苏小姐,

文档评论(0)

159****17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