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经典诗词鉴赏与教学设计案例
中国经典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艺术的巅峰。它们以凝练的语言、生动的意象、深邃的意境和真挚的情感,承载着民族的记忆与智慧,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在当代教育中,引导学生鉴赏经典诗词,不仅是传承文化血脉的需要,更是培养审美情趣、提升人文素养、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本文将从经典诗词鉴赏的核心要素出发,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古老的诗篇在现代课堂上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一、经典诗词鉴赏的核心要素与方法
鉴赏经典诗词,并非简单的背诵与字面理解,而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审美体验过程。其核心在于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感受诗人的情感脉动,体悟作品的艺术魅力,并最终内化为自身的精神财富。
(一)知人论世,探寻背景
任何一首诗词的诞生,都与特定的时代背景、诗人的人生经历紧密相连。“知人论世”是理解诗歌主旨、把握诗人情感的基础。教师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风貌、社会变迁,以及诗人的生平遭遇、思想历程。例如,品读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若不了解安史之乱的动荡时局和杜甫“穷年忧黎元”的家国情怀,便难以深切体会其中的博大胸襟与沉郁顿挫。
(二)披文入情,涵咏意象
诗词的魅力在于其凝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意象是诗人情感的载体,是构成意境的基本元素。鉴赏诗词,需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披文入情”,在声情并茂的吟咏中感受语言的节奏与韵律,捕捉诗中的核心意象。例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通过“杨柳”、“晓风”、“残月”这三个典型意象的组合,营造出凄清冷落的意境,将离别的愁绪渲染得淋漓尽致。教师应鼓励学生调动感官,展开联想与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情境之中。
(三)咀嚼语言,体悟匠心
诗词的语言是高度凝练和艺术化的。“炼字”、“炼句”是诗人创作的重要环节。鉴赏时,要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句,品味其深刻含义和表达效果。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不仅写出了春天的色彩,更赋予了春风以动态和生命力,境界全出。此外,修辞手法的运用(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用典等)也是鉴赏的重要内容,它们能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使意境更加深远。
二、教学设计案例:以杜甫《登高》为例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代表作,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其情感深沉,意境雄浑,格律严谨,是进行诗词鉴赏教学的绝佳范本。以下是一个基于上述鉴赏要素的教学设计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杜甫的生平及创作背景;掌握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及艺术手法;背诵全诗。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分析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情感,体会诗人的匠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在艰难困苦中忧国忧民的博大情怀,培养学生的家国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诗歌意象的内涵,品味诗人“悲秋”的复杂情感。
*难点:体会诗歌情景交融、对仗工整的艺术特色,以及诗人沉郁顿挫的诗风。
(三)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知人论世,营造氛围)
*方式一:播放杜甫相关纪录片片段或展示其生平图片,简述杜甫“诗圣”的地位及“沉郁顿挫”的诗风特点,重点介绍《登高》创作时的背景(安史之乱后,诗人漂泊西南,贫病交加,年老体衰)。
*方式二:提问:“自古逢秋悲寂寥,同学们印象中的秋天是怎样的?诗人杜甫在暮年登高望远时,又会生出怎样的感慨?”引出课题。
2.初读感知(读准字音,把握节奏)
*教师范读:注意语调、语速、停顿,读出诗歌的苍凉悲壮之感。
*学生自读:借助注释,疏通字词,初步感知诗歌内容。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点评,纠正字音,强调节奏(如“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再读涵咏(披文入情,分析意象)
*小组合作探究:
*提问1: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何特点?营造了怎样的意境?(引导学生找出“风、天、猿、渚、沙、鸟、落木、长江”等意象,分析其“急、高、哀、清、白、回、萧萧下、滚滚来”所展现的萧瑟、雄浑、悲凉的意境。)
*提问2:面对这样的秋景,诗人的心情如何?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的?(引导学生关注颈联和尾联,“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中的“悲”、“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等词,体会诗人漂泊异乡、年老多病、孤独无依的悲苦。)
*教师点拨:引导学生理解“悲秋”的多重内涵:秋景之悲、漂泊之悲、年老之悲、多病之悲、孤独之悲、家国之悲。
4.精读品味(咀嚼语言,体悟匠心)
*炼字赏析:
*“猿啸哀”的“哀”字,不仅写出猿声的凄厉,也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无边落木萧萧下”的“萧萧”,摹写落叶之声,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渲染了秋意的萧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轴承配对形式对高速内圆磨削主轴性能影响.pdf VIP
- 建筑工程图集 07SJ504-1:隔断隔断墙(一).pdf VIP
- 数字孪生应用技术员职业技能理论考试题库资料大全(含答案).pdf VIP
- 《黄成义老师中医概论》.pdf VIP
- DB3502∕Z 5058-2020 厦门市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预算定额(土建工程).docx
- 申龙扶梯3000安装调试说明.pdf VIP
- 一种用于沉积金刚石的MPCVD装置.pdf VIP
-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剧本.docx VIP
- 2024年黑龙江鹤岗市“黑龙江人才周”企事业单位人才引进365人【综合基础知识500题】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docx
- 一种桥梁钢索防火保护装置.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