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25自考[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易错题专练.docxVIP

重庆2025自考[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易错题专练.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重庆2025自考[汉语言文学]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易错题专练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2分)

1.李白《将进酒》中“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两句体现的诗人情怀最接近于:

A.超脱物外,追求精神自由

B.壮志难酬,抒发怀才不遇之愤

C.及时行乐,消解人生苦闷

D.安贫乐道,坚守儒家理想

2.晏殊词作中“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所体现的哲学思想是:

A.儒家“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B.道家“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婉约派“花间词”的柔美情调

D.宋词中常见的伤春悲秋情绪

3.《水浒传》中,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情节主要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特征?

A.神机妙算,足智多谋

B.勇猛果敢,不惧强权

C.豪放不羁,蔑视礼教

D.沉稳内敛,行事谨慎

4.明代“三言二拍”中,冯梦龙《警世通言》中《卖油郎独占花魁》的故事主要反映了:

A.儒家科举制度的弊端

B.商品经济发展对婚姻观念的冲击

C.明清时期市民阶层的审美取向

D.民间文学对传统道德的颠覆

5.王实甫《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爱情悲剧最终以“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收尾,这一结局体现了:

A.元杂剧“风花雪月”的审美追求

B.儒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婚姻观

C.民间文学“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愿望

D.佛教“轮回转世”的宗教思想

6.《红楼梦》中,“贾宝玉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的结局主要体现了:

A.贾府败落后的现实主义批判

B.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的入世理想

C.道家“清静无为,超脱尘世”的思想

D.贾宝玉对女性命运的同情与反思

7.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故事《促织》通过写成名因促织而家破人亡,主要讽刺了:

A.清代科举制度的残酷

B.民间传说中妖魔鬼怪的荒诞

C.贪婪者对命运的挣扎与反抗

D.蒲松龄个人对官场的厌恶

8.清代小说《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发疯的情节主要揭示了:

A.儒家功名制度的荒诞

B.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腐败

C.市民阶层对科举的狂热追捧

D.范进个人性格的缺陷

9.龚自珍《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所表达的情感最接近于:

A.对腐朽体制的彻底否定

B.对个人命运的无奈接受

C.对理想主义的执着追求

D.对生命循环的哲学思考

10.梁启超《谭嗣同》中,谭嗣同甘愿为革命牺牲的情节主要体现了:

A.晚清维新派“中体西用”的思想

B.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的觉醒

C.儒家“舍生取义”的道德观念

D.梁启超个人对革命的悲观态度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3分)

1.《牡丹亭》中,杜丽娘为情而死,柳梦梅为情而生,这一情节体现了:

A.汤显祖对《牡丹亭》的浪漫主义创作

B.明代市民阶层对爱情自由的渴望

C.佛教“轮回转世”的宗教观念

D.儒家“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批判

E.民间传说中花仙子化身为人的想象

2.《儒林外史》中,周进发疯的情节与范进发疯的情节有何相似之处?

A.都揭示了科举制度的荒诞

B.都表现了知识分子对功名的痴迷

C.都讽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

D.都体现了作者对科举制度的批判

E.都暗示了明清时期社会的动荡

3.《聊斋志异》中,蒲松龄通过写狐仙、鬼怪等超自然人物,主要反映了:

A.清代社会的民间信仰

B.蒲松龄对现实世界的逃避

C.对封建礼教的讽刺

D.对女性命运的关注

E.对官场的厌恶

4.晚清小说《老残游记》中,老残在济南茶馆听书,这一情节主要体现了:

A.晚清时期民间文化的繁荣

B.作者对官场腐败的揭露

C.对社会底层民众的同情

D.晚清小说“谴责文学”的特点

E.作者对西方文化的批判

5.梁启超《谭嗣同》中,谭嗣同为革命牺牲的情节主要体现了:

A.晚清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B.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觉醒

C.对封建礼教的反抗

D.梁启超个人对革命的狂热

E.对传统道德的彻底否定

三、填空题(共10题,每题2分)

1.《牡丹亭》全名《______》。

2.《聊斋志异》中,蒲松龄通过写______与人类的爱情故事,表达对封建礼教的批判。

3.《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后发疯,主要讽刺了______。

4.明代“三言二拍”中,凌濛初的《______》以白话文创作,反映了明代市民阶层的审美取向。

5.清代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看破红尘,出家为僧”的结局体现了______。

6.蒲松龄《聊斋志异》中,故事《促织》通过写成名因______而家破人亡,主要讽刺了科举制度的残酷。

7.晚清维新派梁启超的《谭嗣同》中,谭嗣同甘愿为革命牺牲,主要体现了______。

8.明代“三言二拍”中,冯梦龙《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1****95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