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2、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3、文档侵权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编辑版word
编辑版word
编辑版word
《牡丹亭》讲稿
戏曲语言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是宾白,用于对话和独白;二是曲词,用于歌唱。戏曲语言虽有白、曲之分,但基本上属于诗词化语言,因为宾白也是讲究声律和节奏的。《牡丹亭》自问世后产生了巨大的轰动和影响,除了情节和主题原因之外,其鲜明的语言特色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之一,下面我们以第十折《惊梦》为例,从三个方面对其文本语言进行简要的分析。
从语言形式的角度来看
1.《牡丹亭》语言成功首先表现在语言的节奏感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指出:“一出用一韵到底。”每出戏由若干支曲调组成,每支曲调的旋律基本上是已经确定的,作曲的人只能依谱填写,曲调的句数、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