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胃脘痛病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胃脘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2017)》。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疼痛性质多样,如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常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吞腐等上消化道症状。起病多有饮食不节、情志不遂、劳累、受寒等诱因。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消化系统疾病分册》。根据患者的症状,如胃痛、胃胀、反酸、烧心等,结合胃镜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幽门螺杆菌检测等相关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常见疾病如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
证候诊断
1.肝胃气滞证: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遇烦恼则痛作或痛甚,嗳气、矢气则痛舒,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舌苔多薄白,脉弦。
2.肝胃郁热证: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泛酸嘈杂,口干口苦,舌红苔黄,脉弦或数。
3.脾胃湿热证: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4.脾胃虚寒证:胃痛隐隐,绵绵不休,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则缓,劳累或受凉后发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纳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或迟缓。
5.胃阴不足证:胃脘隐隐灼痛,似饥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烦热,消瘦乏力,口渴思饮,大便干结,舌红少津,脉细数。
6.瘀血停胃证:胃脘疼痛,如针刺、似刀割,痛有定处,按之痛甚,痛时持久,食后加剧,入夜尤甚,或见吐血黑便,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涩。
二、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
1.肝胃气滞证
治法: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推荐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枳壳、芍药、川芎、香附、陈皮、甘草。若胀闷较甚,可加青皮、郁金、木香等以增强理气解郁之力;嗳气频作者,可加沉香、旋覆花以顺气降逆。
2.肝胃郁热证
治法:疏肝泄热,和胃止痛。
推荐方药:化肝煎合左金丸加减。青皮、陈皮、芍药、牡丹皮、栀子、泽泻、贝母、黄连、吴茱萸。若火热内盛,灼伤胃络而见吐血者,可加白茅根、藕节、侧柏叶等以凉血止血;若肝郁化火,耗伤阴津,可加沙参、麦冬、石斛等以养阴清热。
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化湿,理气和中。
推荐方药:清中汤加减。黄连、栀子、半夏、茯苓、草豆蔻、陈皮、甘草。若湿邪偏重,可加苍术、藿香、佩兰等以增强化湿之力;若热邪偏重,可加黄芩、蒲公英等以清热解毒。
4.脾胃虚寒证
治法:温中健脾,和胃止痛。
推荐方药:黄芪建中汤加减。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饴糖、甘草。若寒盛者,可加附子、干姜以增强温中散寒之力;若泛吐清水较多者,可加干姜、吴茱萸、半夏等以温胃化饮。
5.胃阴不足证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推荐方药:一贯煎合芍药甘草汤加减。北沙参、麦冬、生地黄、枸杞子、当归、川楝子、芍药、甘草。若胃脘灼痛、嘈杂泛酸者,可加黄连、吴茱萸以制酸止痛;若大便干结难解,可加瓜蒌仁、火麻仁等以润肠通便。
6.瘀血停胃证
治法:化瘀通络,理气和胃。
推荐方药: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蒲黄、五灵脂、丹参、檀香、砂仁。若瘀血较重,可加三七、延胡索、郁金等以增强活血化瘀止痛之力;若伴呕血、黑便者,可加白及、仙鹤草、地榆等以化瘀止血。
中成药
1.肝胃气滞证:可选用气滞胃痛颗粒、胃苏颗粒等,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作用。
2.肝胃郁热证:可选用左金丸、加味左金丸等,能疏肝泄热,和胃止痛。
3.脾胃湿热证:可选用三九胃泰颗粒,有清热燥湿,行气活血,柔肝止痛的功效。
4.脾胃虚寒证:可选用附子理中丸、温胃舒胶囊等,能温中健脾。
5.胃阴不足证:可选用养胃舒胶囊,具有滋阴养胃的作用。
6.瘀血停胃证:可选用元胡止痛片、血府逐瘀胶囊等,能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针灸治疗
1.体针
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
配穴:肝胃气滞证配期门、太冲;肝胃郁热证配行间、侠溪;脾胃湿热证配阴陵泉、内庭;脾胃虚寒证配脾俞、胃俞;胃阴不足证配三阴交、太溪;瘀血停胃证配膈俞、血海。
操作: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寒证可加艾灸。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2.耳针
选穴:胃、肝、脾、交感、神门。
操作:用王不留行籽贴压,两耳交替,3-5天更换1次,每日自行按压3-5次,每次每穴按压1-2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度。
其他疗法
1.推拿按摩
患者仰卧位,医生用揉法、摩法在胃脘部操作,以中脘穴为重点,手法宜轻柔,约5-10分钟。然后按揉足三里、内关、梁丘等穴位,每穴1-2分钟。接着患者俯卧位,按揉背部的脾俞、胃俞、肝俞等穴位,每穴1-2分钟,最后用擦法在背部膀胱经上操作,以透热为度。
2.穴位贴敷
选用具有理气止痛、温胃散寒等作用的中药,如吴茱萸、小茴香、延胡索等,研成细末,用醋或姜汁调成糊状
专注于文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等,本人已有15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可承接演讲稿、读后感、任务计划书、营销方案等多方面的 工作。欢迎大家咨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