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同步测试练习题.docxVIP

综合解析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同步测试练习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物态变化》同步测试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2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

1、甲、乙两支刻度不准确但均匀的温度计分别测量冰水混合物、沸水和教室内的温度,结果如表所示。则下列对t1和t2大小的判定正确的是()

温度计

温度计示数(℃)

冰水混合物

沸水

教室

7

93

t1

4

96

t2

A.t1<t2 B.t1>t2 C.t1=t2 D.无法确定

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的倒计时方式以二十四节气为序曲,从“雨水”开始,一路倒数最终行至“立春”,在开幕式一开篇就向世界展现本届开幕式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质。下列自然现象,由凝华形成的是()

A.霜降,红红的枫叶蒙上白霜

B.冬至,静静的池塘覆上薄冰

C.立春,皑皑的白雪开始消融

D.白露,青青的小草挂上露珠

3、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 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

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 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

4、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

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

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

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

5、如图所示是“探究某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B.在BC段该物质放热

C.该物质的凝固过程持续了5min

D.该物质在EF段放热,温度降低

6、“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已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下列关于节气的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雨水”雨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白露”露的形成是液化,吸热

C.“霜降”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D.“大雪”雪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7、清晨,站在青城山山顶放眼望去,薄雾从山间升腾而起,随风飘散,宛如仙境(如图)。雾的形成属于()

A.汽化现象 B.液化现象 C.升华现象 D.凝华现象

8、下列现象中与汽化有关的是()

A.战士口中呼出的“白气”

B.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

C.用久了的白炽灯钨丝变细

D.游泳上岸的人感到冷

9、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熔化的是()

A. B.

C. D.

10、用实验室常用温度计测量烧杯中热水的温度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计的感温泡可以碰到容器壁

B.将感温泡浸入热水马上读出温度

C.读数时温度计可以离开被测热水

D.读数时如图所示,测量数据偏大

第Ⅱ卷(非选择题80分)

二、填空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北京冬奥会人工造雪过程如图所示,将水注入专用喷嘴或喷枪,利用高压空气将水流分割成微小的粒子并喷入寒冷的外部空气中。落地前这些小水滴______(填物态变化)成小冰晶,该过程需要______热量。

2、冬天,从寒冷的室外走进温暖的室内时,眼镜片上会出现“水雾”;夏天,从电冰箱里取出一瓶饮料,饮料瓶上会出现许多小水珠。这些都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

3、如图所示是一位坚守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为了阻断病毒传播,医护人员需要穿戴防护衣、口罩、护目镜。护目镜内侧常常会出现起______(选填“雾”或“霜”)的现象,这是由于医生呼出的水蒸气遇到冷的镜片,发生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形成的。

4、如图所示,舞台上的白雾使演员如临仙境,白雾的形成是利用干冰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时______热量,使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成小水珠,浮在空气中形成白雾。舞台上优美的音乐是由______传入观众耳中的,观众能辨识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各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不同。

5、如图所示,寒冷的冬天,由于好奇,淘淘用舌头去添室外的铁管,不料舌头被粘在了铁管上,这是由于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造成的。为了让舌头与铁管分开,施救人员在其舌头与铁管的交界处撒了点盐(或者倒点浓盐水),很快就会使舌头和铁

文档评论(0)

155****44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