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出血处理流程培训.ppt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出血处理流程培训

演讲人:XXX

01

识别与初步评估

02

紧急止血技术

03

辅助处置措施

04

特殊部位处理

05

转运与交接

06

培训与能力维护

01

识别与初步评估

出血类型与部位判断

如腹腔或胸腔内出血,外部无明显表现但伴随休克症状(如面色苍白、脉搏细速),需结合影像学检查确认。

隐蔽性出血

血液缓慢渗出,通常可自行止血,但大面积擦伤或凝血功能障碍时需干预,常见于皮肤表层损伤。

毛细血管出血

血液呈暗红色且流速较缓,可通过加压包扎控制,多见于浅表静脉破裂或内脏器官损伤。

静脉出血

血液呈鲜红色且呈喷射状,出血速度快,需立即压迫止血并优先处理,常见于四肢大动脉损伤或颈部外伤。

动脉出血

意识状态评估

观察患者是否清醒、烦躁或昏迷,意识模糊可能提示失血性休克或脑灌注不足。

脉搏与血压测量

检查桡动脉、颈动脉搏动强弱及频率,血压下降(如收缩压低于90mmHg)提示严重失血。

呼吸频率与节律

呼吸急促(>20次/分)或浅慢可能因缺氧或胸内出血导致,需警惕张力性气胸。

皮肤黏膜表现

苍白、湿冷、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是休克的典型体征,需紧急扩容。

生命体征快速监测

伤情严重程度分级

轻度出血

失血量<15%血容量,生命体征稳定,仅需局部止血和观察,如小伤口缝合或敷料覆盖。

中度出血

失血量15%-30%,伴心率增快、脉压差减小,需加压包扎、静脉补液并转运至医疗机构。

重度出血

失血量>30%,出现意识障碍、无尿等休克表现,需立即止血(如止血带)、输血及手术干预。

致命性出血

如大动脉断裂或脏器破裂,需在黄金时间内行外科止血,同时启动多学科抢救团队。

02

紧急止血技术

直接压迫止血法

首先用无菌纱布或干净布料覆盖伤口,避免直接接触污染物,同时观察出血是否为动脉喷射状或静脉持续性涌出,以判断止血优先级。

清洁伤口并评估出血程度

用掌心或手指垂直按压出血点至少5-10分钟,避免频繁松手查看,以免干扰凝血过程;若血液渗透敷料,需叠加新纱布继续压迫。

持续施加稳定压力

在压迫同时将出血部位抬高至心脏水平以上,利用重力减少局部血流,适用于四肢出血且无骨折风险的情况。

抬高患肢辅助止血

多层敷料叠加包扎

包扎完成后需观察肢体末梢颜色、温度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若出现苍白、麻木或疼痛加剧,需立即松解调整绷带压力。

检查远端循环功能

固定包扎材料防移位

使用胶布或别针固定绷带末端,尤其关节活动处需加强固定,防止因肢体运动导致敷料脱落或压力失效。

首层使用无菌敷料直接覆盖伤口,外层缠绕弹性绷带或三角巾,施加均匀压力以维持压迫效果,注意避免过紧导致远端缺血。

加压包扎操作要点

止血带规范使用

正确绑扎位置与记录时间

止血带应绑在伤口近心端5-7cm处,避开关节部位,绑扎后需标记使用时间并每隔1小时松解1-2分钟以防组织坏死。

仅限危及生命的大出血

止血带适用于四肢动脉出血且直接压迫无效时,需选择宽度≥5cm的专用止血带,禁止使用电线、绳索等窄细物品。

逐步松解与医疗交接

转运前需逐步降低止血带压力并观察出血情况,移交医护人员时需详细说明止血带使用时长及患者反应,以便后续处理。

03

辅助处置措施

体位管理与保暖

休克体位调整

将患者下肢抬高20-30度以增加回心血量,头胸部保持水平或稍低位,避免脑部缺血。合并脊柱损伤者需采用轴线翻身技术,确保体位稳定。

03

02

01

动态监测核心体温

使用保温毯、暖风设备维持患者体表温度,静脉输液需加温至37℃左右,防止低体温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及代谢性酸中毒加重。

环境温度控制

抢救室温度应维持在24-26℃,湿度40%-60%,减少患者能量消耗,特别注意老年及儿童患者的体温波动敏感性。

静脉通路建立原则

首选14-16G留置针建立两条以上静脉通路,肘前静脉或颈外静脉为理想穿刺部位,确保快速输注晶体液或血液制品。

大孔径导管优先选择

对静脉塌陷患者应立即实施胫骨近端或肱骨骨髓腔穿刺,流速可达80-100mL/min,为黄金抢救期的关键替代途径。

骨髓腔通路备用方案

采用分层固定法(无菌敷贴+弹力绷带+导管固定器),每30分钟检查管路通畅性,记录穿刺时间及部位避免渗出性损伤。

导管安全固定标准

首剂30mL/kg等渗盐水(0.9%NaCl)于15分钟内快速输注,后续根据血压、尿量及乳酸值调整速率,目标维持MAP≥65mmHg。

早期液体复苏策略

晶体液冲击疗法

当血红蛋白70g/L或活动性出血未控时,启动红细胞悬液与新鲜冰冻血浆(1:1比例)输注,血小板计数50×10⁹/L需补充机采血小板。

血液制品输注指征

结合超声下下腔静脉变异度、被动抬腿试验(PLR)及脉搏轮廓分析技术,避免过度复苏引发腹腔高压或急性肺水肿。

动态容量评估

04

特殊部位处理

压迫止血技术

使用无菌纱布或清洁布料直接压迫伤口

文档评论(0)

1635567256b8f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