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版).docxVIP

福建省福州市一中2025-2026学年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福州一中2026届高三第一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语文学科试卷

(完卷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阅读

(一)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文化即拖时代后腿的那股定力[注]

问:在您心目中,文化是什么?如何看待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答:文化,在我眼里,就是祖祖辈辈积攒下的那堆东西,就是万变不离其宗的那个“宗”。正是这个宗,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身份认同,没有它,我们就不知自个儿是谁。

较之通常说的“发展”“前进”,文化即拖时代后腿的那股定力,那个尾巴。它是一种反向力,是一种制约盲目、防止脱缰的力量。汽车有加速和油门系统,更有减速和刹车装置,文化即后者。它类似松鼠的尾巴,拖着你,纠正你,给你压阵。没这尾巴,你的跑、跳、变向、稳定性,都有问题,你会没有前途。

文化的特征,一是老,二是慢。

文化的“老”,首先体现在载体上。有个词很贴切,叫“古稀”,越古的东西越稀少,光阴把它们淹没了。老建筑、老街区、老字号、老报刊、老电影、老唱片、长者、古董、博物馆、线装书、繁体字……都是“老”的载体。我们现在的问题是不够老,老东西太少,超乎正常的少。我们的很多“老”都是非正常死亡,“破旧立新”和“反封建迷信”,把无数珍贵的“老”扔进了废品站和火堆里。如今,城市乱改造也是个悲剧,很多“古”被铲倒、被篡改,建起了复古街。

慢就是舒缓,即耐心、从容,对细节的迷恋。纸质阅读意味着慢,鸿雁传书意味着慢,笔墨纸砚意味着慢,手工馒头意味着慢,长篇小说意味着慢……我们现在的问题是太快、太匆匆、太日新月异,来不及停驻、来不及凝神,一切都进入了快餐年代。那种慢慢读一本书,慢慢写一封信、慢慢爱上一个人的生活,正越来越远。

我们停不下来,只好以“更快”代替“快”,用目不暇接屏蔽我们的挑剔。治疗焦虑的药方竟然成了——再快点,快得让自己来不及焦虑!意大利导演安东尼奥尼在《云上的日子》里讲了件事:墨西哥的山地民族有个规矩,上山途中,无论累不累,走一段即要停下休息,理由是“走得太快,人会丢了灵魂”。近年,欧洲兴起了一种“慢生活”运动,不是倡导慢,而是试图恢复生活本来的样子,正常的样子,慢,是一种节奏,更是一种美和秩序。

文化虽然老,却是最永恒的时尚。“变和巨变是一种意义,不变和少变也是一种意义,甚至蕴藏巨大的未来价值。”文化就是一种不变和少变的东西。

将来,世界会变成怎样的呢?许多年前,朋霍费尔预言说:“在文化方面,它意味着从报纸和收音机返回书本,从狂热的活动返回从前的闲暇,从放荡挥霍返回冥想回忆,从强烈的感觉返回宁静的思考,从技巧返回艺术,从趋炎附势返回温良谦和,从虚张浮夸返回中庸平和。”这是很乐观的憧憬,但愿别辜负它。

问:近年来国内兴起了“国学热”“诸子百家热”,各种出版物,从传媒到民间私塾和国学课程,您怎么看?您如何看待这种传统文化复兴现象?

答:单就国学,我觉得不是什么坏事,国人需要精神秩序和资源,心灵上也有一种要和当代拉开距离的冲动。面对社会生活的复杂性、价值观的混乱和人生游戏的诡秘,很多线索和逻辑要厘清,大家需要点答案和佐证,需要几句朗朗上口的话——好让游荡的精神有所搭乘。我们需要和某种遥远的事物相遇,从而对自己的判断更有信心。

我床头常放一些古人的书。我喜欢看《诗经》,觉得它有点像那时候的社会新闻或副刊故事。它写得很老实,接地气,不装,不端着,很松弛。读它你觉得心很安静、很自由。我也喜欢明清小品,那时说话和现在有点像了,很随意,也不端着,且笔墨不再那么俭,体量宽松了,像穿睡衣的感觉。

对诸子经典的价值,我说不好,缺乏深入研究。我认为古代书写有特殊性,用字非常省,别忘了人家是用竹简刻字,字库数量也有限,这使得每个句子都变成了一个富饶的信息库,潜量和潜能特别大。一个人说话比较多的时候,信息趋于明朗,但寓意减少,同时会出错。但当我只说一句时,此话的可阐释性、内部空间就特别大,所以你会发现,古人那几摞书简,简直成了聚宝盆,可供后人无限地挖下去。每个时代和个人都可据自己的需要和精神倾向,生产附加值……就像《红楼梦》出来个“红学”一样,那是立方级的信息倍数。

先人一句话,十个后人会讲出十个意思。我看今人讲圣贤,更多感受到的是时代的精神需要。缺什么,就打着灯笼去找。其实,古代社会的复杂性,无论政治格局、社会信息、生活游戏和逻辑,都大大简化于今天,你要用他的智慧破解今天的复杂,我觉得不对称。所以在我看来,与其膜拜诸子的深刻,不如欣赏彼时的天真和精神的纯美。你不觉得孔子很天真吗?天真也是伟大啊。

我们今天丢的贵重之物里,______。

先人很了不起,他用天真造了一部天书。当然,你不妨把它读成深刻,读成权威。他们的书都是有气场的,如光风霁月,能激发后人很多意想不到的东西。置身其中,如同沐浴,心灵在洗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hm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个人会员请填写与您文档内容相关的关键词作为昵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