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团体标准
T/CNAS53—2025
抗肿瘤药物静脉给药技术
Intravenousadministrationofantineoplasticdrugs
2025-10-14发布2026-01-01实施
中华护理学会发布
T/CNAS53—2025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中华护理学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护理学会、湖南省肿瘤医院、北京医院、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陆军军医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李春燕、李旭英、王蕾、孙红、陆箴琦、强万敏、覃惠英、陆宇晗、孙文彦、陈英、游雪梅、龚倩、林琴、张佳思、冯毕龙。
工
T/CNAS53—2025
1
抗肿瘤药物静脉给药技术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抗肿瘤药物静脉给药技术操作的评估、操作要点和职业防护。
本文件适用于全国各级各类医疗机构从事抗肿瘤药物静脉给药操作的医务人员。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WS/T433—2023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标准
WS/T840—2025患者身份识别管理标准
T/CNAS05—2019化疗药物外渗预防及处理
T/CNAS33—2023植入式静脉给药装置护理技术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抗肿瘤药物antineoplasticdrug
通过细胞杀伤、免疫调控、内分泌调节等途径,在细胞、分子水平进行作用,达到抑制肿瘤生长或消除肿瘤的药物,一般包括化学治疗药物、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内分泌治疗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
4评估
4.1应双人核对医嘱,确认药物的名称、规格、剂量、给药途径、给药速度、给药顺序等。根据药品说明书及患者病情确认溶媒,常见抗肿瘤药物溶媒选择见附录A。
4.2应使用两种及以上方式查对患者身份信息,身份识别管理参照WS/T840—2025执行。
4.3应评估患者病情、治疗方案、药物性质及血管条件等,选择合适的血管通路装置:
——不应使用一次性静脉输液钢针输注刺激性或发疱性抗肿瘤药物;
——不宜使用外周血管通路装置输注刺激性或发疱性抗肿瘤药物;
——使用便携式输注泵给药时,宜选择中心静脉血管通路。
4.4应遵照药品说明书选择适宜的输液装置,包括材质、过滤器孔径等。
4.5应在给药前评估患者抗肿瘤药物用药史、不良反应史、过敏史,包括既往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毒性反应、骨髓抑制反应等。
5操作要点
2
T/CNAS53—2025
5.1给药前应双人再次核对药物包装完整性、名称、规格、剂量、有效期、给药途径等。
5.2应遵循WS/T433—2023、T/CNAS33—2023的规定进行血管通路的建立、使用及维护。
5.3应使用全密闭式输注系统进行抗肿瘤药物的输注。
5.4应在抗肿瘤药物给药前后根据药物性质选择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冲洗输液通路。
5.5应遵医嘱完成预防性用药。
5.6应根据药品说明书、治疗方案及药物相互作用原则行给药顺序及给药间隔。
5.7应根据医嘱、药品说明书及患者耐受情况,调节药物输注速度。
5.8使用中心静脉血管通路进行抗肿瘤药物给药时,应执行以下操作:
——通过回抽血液确认导管在静脉管腔内;
——评估导管有无脱出、移位,输液港注射座有无翻转、外露;
——评估穿刺区域及沿血管走向的皮肤有无疼痛、发红、肿胀、烧灼感等;
——推注发疱性抗肿瘤药物时,每推注2~5ml药液,应评估并确认静脉回血。
5.9给药期间应严密监测患者病情,内容包括:
——生命体征,并遵医嘱使用心电监护;
——过敏症状,如皮疹、瘙痒、胸闷、呼吸困难等
——其他输液反应,如心慌、出汗、寒战、发热等;
——消化道反应,如恶心、呕吐及呕吐物的颜色、性质、量、次数;
——体液平衡情况,包括摄入量(进食、饮水情况)及大小便情况(颜色、性质、量)。
5.10发现药物外渗时应立即停止给药,并遵循T/CNAS05—2019及药品说明书进行处理。
5.11给药后应再次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及药品信息,完成护理记录。
6职业防护
6.1抗肿瘤药物给药时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