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艺术概论诗歌刘熙载专题讲义
引言:刘熙载及其诗论的地位与意义
在中国古典文艺理论的长河中,晚清学者刘熙载以其《艺概》一书,构建了一个融通各门艺术、见解精深的理论体系,其成就足以彪炳史册。《艺概》凡六卷,分别论及文、诗、赋、词曲、书法、经义,其中《诗概》一卷,虽篇幅不长,然其论述诗歌,提纲挈领,探本溯源,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意义,实为中国古典诗论的集大成之作,亦是我们今天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诗歌美学精神的重要津梁。本讲义旨在艺术概论的宏观视野下,聚焦刘熙载《诗概》的核心观点,探讨其诗歌理论的基本内涵、审美取向与批评方法,以期对诗歌艺术的本质与规律获得更为深刻的体认。
一、“诗为心声”与“有物之言”:论诗歌的本质与功能
刘熙载论诗,首重诗歌的本质。他继承并发展了中国古代“诗言志”、“诗缘情”的传统观点,进一步提出“诗为心声”的命题。此“心”并非狭隘的个人私情,而是诗人对宇宙人生、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与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他强调诗歌必须是“有物之言”,反对空洞浮泛、无病呻吟之作。
“有物”之“物”,既指客观的社会生活、自然景物,也指诗人主观的思想情感、人格精神。在刘熙载看来,诗歌是主客观的统一,是诗人以其“心”观照万物,进而将其所见、所感、所思熔铸于语言艺术的结晶。因此,诗歌不仅是情感的宣泄,更是人格的显现与思想的载体。他推崇那些能够“见志”、“载道”,具有充实内容与积极人生态度的作品,认为这样的诗歌才能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和深刻的感染力。这一观点,直指诗歌创作的根本,对后世诗歌创作与批评具有重要的警示与引导作用。
二、“隐”与“秀”:论诗歌的艺术表现与审美追求
刘熙载深谙诗歌艺术的辩证法,在论述诗歌的表现手法与审美特征时,多有精辟之见。他极为重视诗歌的“隐秀”之美。“隐”者,意不浅露,语不穷尽,指的是诗歌内涵的含蓄蕴藉,耐人寻味;“秀”者,卓然挺立,光彩照人,指的是诗歌中那些警策动人、鲜明突出的意象或警句。“隐”与“秀”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无“隐”则诗浅,一览无余,缺乏回味;无“秀”则诗平,黯淡无光,难以引人入胜。
由此延伸,他强调诗歌创作应追求“象外之象”、“味外之旨”的境界。诗歌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描绘的具体物象,更在于超越物象之外的深层意蕴与审美情趣。这要求诗人在创作中不能满足于对事物的简单摹写,而应致力于意境的营造,通过有限的笔墨,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与遐思。刘熙载还注重情景交融,认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诗歌中的景物描写总是渗透着诗人的情感,而情感的抒发也往往借由景物得以具象化。这种对诗歌艺术表现的深刻洞察,揭示了中国古典诗歌重含蓄、重意境、重神似的审美特质。
三、“风骨”与“品”:论诗歌的风格与品格
在诗歌的风格与品格问题上,刘熙载同样展现了其卓越的识见。他推崇“风骨”之说,认为诗歌当有“风”的飘逸灵动与“骨”的刚健有力。“风”侧重于情感的真挚饱满与艺术的感染力,“骨”则侧重于思想的深刻警策与语言的精炼遒劲。有风骨的作品,方能意气骏爽,感人至深,而非靡弱浮滑之音。
更进一步,刘熙载将诗歌的风格与诗人的人格修养联系起来,提出“诗品出于人品”的重要观点。他认为,诗歌的艺术风格是诗人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学识修养的综合体现。一个品格高尚、胸有丘壑的诗人,其作品自然会呈现出不凡的气度与格调。反之,若诗人格调低下,其作品亦难以达到高远的艺术境界。因此,他强调诗人加强自身修养的重要性,认为这是提升诗歌品格的根本途径。这一观点,将对诗歌艺术的探讨引向了对创作主体精神世界的关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论重视“文如其人”的深刻传统。
四、刘熙载诗论的批评实践与方法论启示
刘熙载的诗论并非空泛的理论建构,而是建立在对历代诗歌创作实践的广泛考察与深入体悟之上。在《诗概》中,他对从《诗经》、《楚辞》到唐宋诸大家,乃至元明诗人均有扼要而精准的点评。其批评方法,往往能抓住诗人或诗作的主要特征,以简驭繁,点出精髓,体现了“概”的特点——即提纲挈领,举其大要。
他的批评实践启示我们,诗歌批评应坚持知人论世与以意逆志相结合,既要了解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与个人经历,也要深入文本,体味诗歌的深层意蕴。同时,他强调批评的客观性与公正性,反对门户之见与牵强附会。这种实事求是的批评态度与鞭辟入里的批评方法,对于我们今天从事诗歌研究与批评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结语:刘熙载诗论的现代价值与启示
刘熙载的诗歌理论,以其体系的完备性、见解的深刻性、语言的精炼性,在中国古典诗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不仅总结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经验,更揭示了诗歌创作的普遍规律。在今天看来,其“诗为心声”、“有物之言”的创作观,警示我们警惕诗歌的空心化与虚伪化;其对“隐秀”、“意境”的追求,提醒我们重视诗歌的艺术魅力与审美价值;其“诗品出于人品”的观点,则强调了艺术家人格修养对于创作的根本意义。
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企业工会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docx VIP
- 斜井压力钢管安装工法实操指南.docx
- 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pdf VIP
- 2025年公安辅警综合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十年(2016-2025)高考数学真题分类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0 数列解答题综合一(等差、等比通项公式及数列求和,46题).docx VIP
- 标准图集-06D401-1 吊车供电线路安装.pdf
- 王正龙先生的灸法直论.doc VIP
- 【各类建筑及案例分析】快题课-05 泡泡图 图书馆类建筑 DaveChen.ppt VIP
- 【各类建筑及案例分析】快题课-07 泡泡图 文化馆类建筑 davechen.ppt VIP
- 【各类建筑及案例分析】快题课-03 泡泡图 旅馆类建筑 DaveChen.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