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俳谐文学概说.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魏六朝俳谐文学概说

一、汉魏六朝俳谐文学的发展背景

(一)社会动荡与文化多元的催化

汉魏六朝,堪称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不安的时期之一。这期间,战火纷飞,政权如走马灯般频繁更迭,百姓深陷水深火热之中,生命安全与基本生活难有保障。长期的战乱致使社会秩序崩塌,原有的社会结构支离破碎,经济发展严重受阻,民生疾苦达到了极点。儒家思想,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一直作为正统思想主导着社会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但在汉魏六朝时期,其控制力却大不如前。随着社会的动荡,人们对传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体系产生了怀疑,儒家所倡导的纲常伦理在现实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原有的权威性。

与此同时,佛教和道教思想在这一时期广泛传播。佛教宣扬的因果轮回、生死解脱等观念,为身处乱世、饱受苦难的人们提供了精神寄托;道教倡导的顺应自然、追求自由的思想,也契合了人们对摆脱现实束缚的渴望。这两种思想的兴起,与逐渐式微的儒家思想相互碰撞、交融,形成了多元文化并存的格局。

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文人群体深受影响。社会的动荡让他们深切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深深的困惑。面对这种生命焦虑与精神困惑,他们急需寻找一种方式来宣泄内心的情感,调节失衡的心理。文学,作为一种表达自我、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他们的选择。而俳谐文学,以其幽默诙谐、轻松调侃的风格,为文人提供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宣泄途径。他们通过创作俳谐文学作品,将内心的痛苦、无奈、不满等情绪以一种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从而获得心理上的慰藉。

此外,这一时期市井文化逐渐兴起。随着城市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需求。市井文化具有通俗易懂、贴近生活、娱乐性强的特点,与传统的精英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市井文化的影响下,文学逐渐走向世俗化,更加关注普通人的生活和情感。幽默调侃这种表达方式,不仅能够满足市民阶层对娱乐的需求,也符合他们直率、质朴的性格特点。因此,无论是士人阶层还是平民百姓,都对幽默调侃的表达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为俳谐文学的繁荣提供了广阔的社会心理基础。

(二)清谈戏谑之风的直接推动

清谈,作为魏晋时期独特的文化现象,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学术探讨活动,更涵盖了清议、人物品评、文义赏会等丰富多样的社会交往形式。从严格意义上讲,清谈是以探讨人生、社会、宇宙哲理为核心内容,以讲究修辞与技巧的谈说论辩为主要方式的学术活动。然而,史籍中对于这种学术探讨的具体内容记载并不详尽,后人关注更多的则是那些充满机智幽默、妙语连珠的谈说辩论。

随着玄学的兴起,礼教逐渐松弛,士人的行为举止和言谈风格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们不再像两汉时期那样循规蹈矩、刻意伪装自己,而是追求任情率性、自由通脱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社会风气的影响下,君臣、父子、夫妻、朋友等传统的伦常关系也不再如以往那般等级森严、不可逾越。调侃、戏谑之风盛行,为清谈增添了浓厚的风趣和幽默色彩。《抱朴子外篇?疾谬》对这种风气进行了批评:“不闻清谈论道之言,专以丑辞嘲弄为先(略)。嘲戏之谈,或上及祖考,或下逮妇女。往者务其必深焉,报者恐其不重焉。”虽然葛洪从儒家思想的角度出发,认为这种戏谑成风是礼教陵迟、道德沦丧的表现,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所指出的这一现象在当时具有普遍性。

在清谈过程中,士大夫们展现出了高超的语言技巧和机智幽默的思维方式,逐渐形成了“捷言”“反言”“形言”等独特的语言技巧。“捷言”,即能够迅速、巧妙地回应对方的观点,展现出敏捷的思维和口才;“反言”,则是通过说出与本意相反的话语,达到幽默讽刺的效果;“形言”,是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表达观点,使谈话更加有趣。《世说新语》中记载了许多这样的例子,充分展现了清谈中的戏谑智慧。其中,司马昭与邓艾的“艾艾”之辩尤为著名。邓艾口吃,说话时常常自称“艾艾”,司马昭便借此开玩笑说:“卿云艾艾,定是几艾?”面对司马昭的调侃,邓艾巧妙地引用《论语》中的典故“凤兮凤兮”,回答道:“凤兮凤兮,故是一凤。”既化解了自己的尴尬,又展现了自己的学识和机智。

又如钟会回应晋文帝的“矫然懿实”之对,也充分体现了清谈中的戏谑与智慧。晋文帝与二陈共车,邀请钟会同载,却在钟会还未上车时就驾车离去,等钟会赶到后,又故意嘲讽他迟到,说:“与人期行,何以迟迟?望卿遥遥不至。”这里的“遥”与钟会父亲钟繇的“繇”同音,晋文帝借此调侃钟会。钟会则回应道:“矫然懿实,何必同群。”不仅表达了自己不屑与凡俗为伍的态度,还在这八个字中巧妙地嵌入了陈骞父亲陈矫、晋文帝父亲司马懿、陈泰父亲陈群以及自己祖父钟蹇的名字,既反击了晋文帝的调侃,又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机智。

这种清谈中的戏谑之风,对文学创作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它为俳谐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

文档评论(0)

zhilia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