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docxVIP

湖南省长沙市明德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检测(一)历史试题.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德中学2025年下学期阶段性检测(一)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2025年10月

一、选择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何楼遗址是大汶口文化早期遗址。考古发掘时出土了9处灰坑、1座墓葬和房址,还出土了粟、黍、大豆、小麦、猪、狗和水牛等动植物遗存。据此可知,该时期

A.人类已过着定居生活

B.社会出现第一次大分工

C.人类已进入阶级社会

D.牛耕在农业中得到应用

2.考古发现,旧石器时代中国境内已经形成若干文化体系。到新石器时代晚期,逐渐形成了以中原为核心,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为主干,周围环绕多个文化圈的重瓣花朵式结构。这体现了中华文明起源

A.具有多元一体的特点

B.主要集中在长江中下游

C.呈现南多北少的局面

D.受外来文明的影响较深

3.某同学在参观河姆渡遗址博物馆时,拍摄了下面两幅照片。这些出土文物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

A.已从事农业生产

B.住在干栏式房屋中

C.以捕鱼狩猎为主

D.能够人工饲养家畜

4.大汶口文化晚期的黑陶高柄杯采用轮制修坯技术,马家窑同类型的彩陶壶则以泥条盘筑结合慢轮修整工艺为主。然而,在山西陶寺遗址中,两类陶器均有出土。这一现象可以佐证

A.不同地域的审美趋同

B.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C.区域文化间存在交流

D.早期国家的初步形成

5.花厅遗址是大汶口文化与良渚文化区域交界的“边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现出浓厚的南北文化交流的色彩,产生了大汶口文化中重要的“花厅文化类型”。下图的文化碰撞线中最接近花厅文化类型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考古学中,地层剖面考古的理论主要是地层学。根据地层学原理,越在上方的地层,时期越晚。下面是河南安阳后高庄遗址地层剖面图,图中地层2可能出土

1.耕土层,出土有少许近现代砖、瓦碎片

2.龙山文化层

3.黄沙土层,自然堆积,无文化遗物

4.生土层,不出文化遗物

A.马车残片 B.黑陶碎片 C.竹简碎片 D.青铜碎片

7.习近平考察殷墟遗址时指出,甲骨文的出土“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随着大量甲骨文遗存的发现,它记录的天象、宗法与宗庙制、土地制度等,使商代成为可考察的“信史时代”。由此说明

A.文字是历史传承的唯一载体 B.甲骨文是中国最古老的文字

C.甲骨文发现之前无信史可言 D.甲骨文验证了史书相关记载

8.湖北省随州市叶家山M111号墓出土的钺(如下图),兼具兵器与礼器属性,是权力象征,呈半环形,内侧饰龙纹,龙身重环纹内铸“太保亶”铭,外刃锋利。半环形钺形制罕见,仅存于西周高等级墓葬。这说明西周

A.兵器种类多样装饰精美 B.早期国家神权巴彩依序

C.青铜铸造技术领先世界 D.分封制下等级秩序森严

9.据学者研究,商代殷都地区的人口在武丁时期陡然增长了6倍。至文丁及乙辛时期,又比之前增长了0.73倍和0.21倍。正好在武丁时期,商人对外征伐达到高峰。据此可推知,当时殷都地区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开发加速 B.社会秩序稳定

C.文化认同增强 D.政府强制迁徙

10.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

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

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 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

11.公元前712年,滕侯、薛侯去拜见鲁隐公,薛侯以“先封”为由要求行礼位置的次序在前,滕侯反驳说:“薛,庶姓也,我不可以后之。”于是,鲁隐公安排滕侯在先。鲁隐公的做法

A.改革了晋谒礼仪 B.激化了嫡庶矛盾

C.破坏了分封制度 D.维护了宗法秩序

12.西周时期,周王在分封、册命、赏赐等政治场合对臣下的称名方式主要有私名和官名(或职事名)两类,并不见礼书所载的相关亲属称谓;春秋时期,周王用“伯父”“叔父”来称同姓诸侯国,用“伯舅”“舅氏”来称异姓诸侯国。这一变化反映出

A.家国一体观念淡化 B.贵族政治走向瓦解

C.周天子势力的衰微 D.儒家伦理得以重塑

13.集体劳作的瓦解与家庭式劳作方式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转型的重要标志。这一转型与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其中的关键因素是

A.井田制的瓦解 B.铁犁牛耕的推广

C.私有制的出现 D.赋役制度的变革

14.传世文献中没有关于曾国婚姻关系的记载。湖北出土的青铜器铭文中提及曾国贵族“曾子原彝”“曾仲之孙”,有学者推测其中一位是青铜器楚屈子赤角簠铭文中“嬭(芈)璜”的丈夫,此簠是楚国屈姓贵族“赤角”为其次女“孀(芈)璜”铸造的嫁妆。材料体现出

A.春秋战国时期外交联姻现象普遍 B.曾楚两国贵族恪守西周礼乐制度

C.铭文可作为研究历史的一手史料 E研究先秦历史可以忽略文献史料

15.下表所示为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吴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