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生命体征观察手册
一、生命体征观察概述
生命体征是反映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状态的重要指标,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准确的观察和记录对于评估健康状况、监测病情变化、指导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本手册旨在提供系统化的生命体征观察方法、正常值范围及异常情况处理指南。
二、生命体征观察方法
(一)观察前的准备
1.环境准备:选择安静、光线适宜的观察环境,避免干扰因素。
2.设备检查:确保体温计、血压计、脉搏血氧仪等设备功能正常,并定期校准。
3.患者准备: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如坐位、卧位),避免紧张或剧烈运动。
(二)观察步骤
1.体温观察
-使用电子体温计或水银体温计测量口腔、腋窝或直肠温度。
-成人正常体温范围:36.0℃–37.2℃(口温),36.2℃–37.4℃(腋温),36.5℃–37.7℃(直肠温)。
-婴幼儿体温易波动,需特别注意。
2.脉搏观察
-用示指和中指指腹按压手腕桡动脉或颈动脉处。
-计时30秒,乘以2(成人);或60秒(儿童、老年人)。
-正常成人脉搏:60–100次/分钟。
3.呼吸观察
-观察胸廓起伏次数,或用耳贴近患者口鼻感受气流。
-计时30秒,乘以2。
-正常成人呼吸:12–20次/分钟。
4.血压观察
-使用标准血压计,袖带松紧适宜(能插入1指)。
-测量时患者安静休息5分钟,坐位测量。
-正常成人收缩压:90–140毫米汞柱(mmHg),舒张压:60–90mmHg。
5.血氧饱和度观察
-将血氧仪探头放置于指端或耳垂。
-正常成人血氧饱和度:95%–100%。
(三)记录与报告
1.记录内容:时间、数值、患者反应、异常情况描述。
2.报告流程:发现异常值时,立即复测并通知医护人员。
三、异常生命体征处理
(一)体温异常
1.发热:超过38.5℃时,可物理降温(温水擦浴)或遵医嘱用药。
2.低温:低于35℃时,需保暖(毛毯、热水袋)。
(二)脉搏异常
1.心动过速:超过100次/分钟,需排查原因(如疼痛、缺氧)。
2.心动过缓:低于60次/分钟,注意观察意识状态。
(三)呼吸异常
1.呼吸困难:表现为急促、浅慢,需保持气道通畅,必要时吸氧。
2.异常呼吸音:如干湿啰音,需结合其他症状判断。
(四)血压异常
1.高血压:持续超过140/90mmHg,需调整生活方式或药物治疗。
2.低血压:低于90/60mmHg,需平卧抬高下肢。
(五)血氧异常
1.血氧低于94%:需吸氧并查找原因(如呼吸道阻塞)。
四、注意事项
1.观察频率:病情稳定者每日2–4次,危重者每30分钟1次。
2.个体差异:老年人、婴幼儿、孕妇等特殊人群需调整观察标准。
3.设备维护:定期清洁消毒测量工具,避免交叉感染。
生命体征观察是临床护理的基础工作,需做到准确、及时、全面,为患者健康提供可靠依据。
三、异常生命体征处理(续)
(一)体温异常(续)
1.发热:
(1)物理降温方法:
-温水擦浴:使用32℃–34℃温水浸湿毛巾,擦拭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每次10–15分钟。
-头部冰袋:用毛巾包裹冰袋,避免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减少衣物:松开衣物,保持室内通风,避免过度保暖。
(2)药物降温:
-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注意儿童忌用阿司匹林。
-服药后30分钟复测体温,观察出汗情况。
(3)监测要点:
-每4小时测量一次体温,记录波动趋势。
-高热(39℃)或持续3天未退需就医。
2.低温:
(1)复温措施:
-环境加温:调节室温至24℃–26℃,使用电暖器(注意防火)。
-体表加热:使用热水袋(50℃–60℃)包裹毛巾热敷颈部、腋窝。
-衣物保暖:穿多层棉质衣物,避免直接接触金属散热设备。
(2)核心复温:
-静脉输注37℃生理盐水(需由专业人员操作)。
-腹部放置热水袋,促进热量吸收。
(3)监测要点:
-每10分钟测量一次体温,直至回升至35℃以上。
-低温患者易发生心律失常,需监测心电。
(二)脉搏异常(续)
1.心动过速:
(1)原发病处理:
-疼痛管理: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如非甾体抗炎药)。
-缺氧纠正:改善呼吸环境,必要时吸氧。
(2)紧急措施:
-深呼吸:指导患者缓慢深吸气,放松腹部。
-按压颈动脉窦(仅成人):用示指和中指按压颈内动脉搏动处(喉结下方),每次10–15秒,避免双侧同时按压。
(3)监测要点:
-复测脉搏,观察是否受影响。
-心动过速伴意识模糊、胸痛需立即急救。
2.心动过缓:
(1)体位调整:
-卧位患者抬高下肢,促进静脉回流。
-避免压迫腹部或颈部。
(2)药物干预:
-遵医嘱使用阿托品(注意心率增快副作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