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6月)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VIP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6月)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年高二下学期第四次月考(6月)语文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A.横亘(hénggèn)踌躇(chóuchú)

B.镌刻(juānkè)横财(hènɡcái)

C.潜移默化(qiányímòhuà)惺惺相惜(xǐngxǐnɡxiānɡxī)

D.靡然顺风(míránshùnfēnɡ)鳞次栉比(líncìzhìbǐ)

答案:A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由于人口老龄化,我国社会面临着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

B.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

C.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关于勇敢、智慧和爱心的故事,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D.通过开展“读书月”活动,同学们的阅读兴趣得到了提高。

答案:C

3.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他把这次失败当作一次垫脚石,继续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

B.这篇文章的分析鞭辟入里,令人信服。

C.他的绘画技巧已经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

D.这个消息传来,让大家喜出望外,纷纷奔走相告。

答案:B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

C.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代表作有《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

D.《水浒传》是明代作家施耐庵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宋江等108位好汉的故事。

答案:A

二、填空题

1.《离骚》中,“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茞。”中的“蕙纕”和“揽茞”分别指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香草、兰草

2.《赤壁赋》中,“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者也?’”中的“苏子”指的是________。

答案:苏轼

3.《雨霖铃》中,“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中的“雨霖铃”是________的一种。

答案:词牌

4.《阿房宫赋》中,“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中的“函谷”指的是________。

答案:函谷关

三、阅读理解

(一)文言文阅读

《六国论》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昔六国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不过数十万,然而能够并吞天下,统一四海者,何也?盖用法严明,赏罚信实,而六国不能敌也。然六国之地,亦非不足以自守;六国之兵,亦非不足以抗秦。然而胜负异势,强弱易位者,何也?盖六国自取灭亡之道,而秦得以乘之也。

夫六国者,皆明智之君,深谋远略之臣,岂无一人知秦之强而六国之势弱哉?然而不能胜秦者,何也?盖六国之地,各有其利;六国之兵,各有其长。然而不能并用,而各为其所利,故不能胜秦也。

且六国之间,各有隙缝,秦得以间之,而六国不能自守。当此之时,秦人不过利其土地,贪其货财,而六国不能相救。及至于秦并天下,而六国之地,皆入于秦,而六国之人,皆臣服于秦。然后秦人得以制天下之命,而六国不能复振。

然六国虽败,而其遗民不忘旧国,往往有能言之士,志士仁人,怀古伤今,慷慨悲歌。而秦并天下之后,禁锢学术,焚书坑儒,务为苟且之政,以固其位。由此观之,秦之并天下,非幸也,非德也,皆六国自取之也。

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用法严明:指秦国的法律制度严格明确。

B.赏罚信实:指秦国的赏罚制度公正、真实。

C.明智之君:指六国的君主都很有智慧。

D.制天下之命:指秦国控制了天下的命运。

答案:C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认为六国灭亡的原因在于六国之间不能团结一致,各有私利。

B.文章通过对比秦国和六国的实力,分析了六国不能胜秦的原因。

C.文章认为秦国的强大是因为其法律制度和赏罚制度的优越。

D.文章认为秦并天下后,禁锢学术,焚书坑儒,是秦国的幸运和德政。

答案:D

7.下列对文本写作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运用对比的手法,分析了秦国和六国的实力对比。

B.文章语言简练,条理清晰,论证有力。

C.文章引用了历史事实,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D.文章以议论为主,夹叙夹议,使文章更具文学性。

答案:D

8.把文中的句子“盖六国自取灭亡之道,而秦得以乘之也。”翻译成现代汉语。

答案:六国自己走上了灭亡的道路,而秦国得以趁机取胜。

(二)现代文阅读

《文化苦旅》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912题。

余秋雨

我在旅途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人,他们对我说:“我这一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