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方氏头皮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失忆:以人字缝尖为顶点,向左前下方和右前下方分别划一条直线,与矢状缝成60°角,在这条直线上,离人字缝尖约7cm处主治:头昏、头木、浮肿、大脑发育迟缓、脑炎后遗症、失读症、失写症、记忆力减退、头痛。耳鸣心悸、气短、腰酸腿疼、遗精等7、书写:在以冠矢点为顶点向左后方和右后方两侧各画一条直线,它们分别与矢状线成45°夹角,在这两条线上,距冠矢点3cm处主治:书写功能障碍、失写症、手的精细功能减迟或丧失、手颤,额叶性共济失调、高血压、低血压肺气肿、皮层性浮肿、舞蹈病等第30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8、听觉:在耳尖上1.5cm处主治:神经性耳聋、耳鸣、幻听、眩晕、同侧偏盲、目痛、高血压、癔症、腹内胀满等9、臭味:在耳尖前3cm处主治:嗅、味觉迟钝,臭、味觉丧失,幻臭、幻味,急慢性鼻炎,各种音幻、记忆力障碍、变视症、头晕、偏头痛、流涎、感冒等第31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0、平衡:在枕骨外粗隆尖下2cm,旁开3.5cm主治:眩晕、共济失调、肌张力降低、眼球震颤、偏瘫、帕金森综合征、书写过大症、失调性构音障碍以及全身性共济失调等症11、呼循:在枕骨外粗隆尖下5cm,旁开4cm,即风池穴内上方主治:心律不齐、风湿性心脏病、冠心病、高血压、肺气肿、眩晕、咳嗽、哮喘、呼吸困难、感冒第32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头皮针是通过针刺头发覆盖区内的特定穴位,以资料全身各部分疾病的一种微针针刺系统治疗方案,是中西医学理论在针灸学领域中融会贯通而产生的一朵奇葩。中国古人利用头皮部穴位治病的历史,最早的文字记录当见于《史记?扁鹊传》,《黄帝内经》中也有大量头部经脉的记载。但直到上世纪50年代,头部穴位才成为一个完整的新的针灸体系。未几又有数种不同又相类似的头针取穴法相继提出。计50年代末的陕西方云鹏的陕西头针(方氏头针),60年代初上海汤颂延的上海头针(汤氏头针),70年代初山西焦顺发的山西头针(焦氏头针),等。第2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此后,方云鹏考虑到本疗法的穴位都位于头顶头发覆盖的头皮部,故将自己所发明的头皮针体系命名为“头皮针”。1993年中国针灸学采用了“头皮针”这个命名方式,制定了《头皮针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并向国际推广。从此“头皮针”这个命名方式得到国际公认。第3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方云鹏老先生第4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治疗体系形成最早穴位穴区最为完备,具有四个取穴体系强调生物全息律与本疗法的天然联系强调中医理论知识在治疗方案中的重要性强调中西医两种医学知识在治疗中的协同作用临床特点:疗效稳定,安全性好,病人耐受性高第5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伏象穴区伏象穴区位于人体头顶的骨缝,以冠矢点前为头部,冠状缝为上肢,矢状缝为躯干,人字缝为下肢,酷似一个趴着的人形。因为伏象位于人体最高点,属于阳中之阳,是人体经络系统功能联系“阳中枢”。《内经》云:“在天成象,在地成形”,故名伏象。第6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伏象穴区的解剖人的颅骨由8块组成,骨与骨之间形成骨缝系统,在头顶部有冠状缝、矢状缝、人字缝、顶颞缝。缝与缝之间形成交接点,分别是冠矢点、人字缝尖、翼点和星点。矢状缝是人形穴位的躯干部,冠状缝是该人形穴区的左右上肢,人字缝是左右下肢,冠矢点即为前囟处,冠矢点部位,相当于伏象的颈椎部与胸椎部之交界处;冠矢点之前,则相当于伏象的头、颈部。在顶骨的前下角,冠状缝和颞顶缝相交之处,叫做翼点,相当于人形穴区的手指尖。人字缝与矢状缝相交之处,称为人字缝尖,即是后囟处,相当于人形的尾椎尖部。顶骨的后下角,人字缝与顶颞缝相交之处,称为星点,相当于人形穴区的足趾尖。第7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伏象头部侧面图第8页,共45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伏象穴区的定位(1)头颈部:头部上下长为2cm,左右宽为2cm。颈部上下长为2cm,左右宽为1cm。因为头部下面和颈部上面,约有1cm的相互重叠。所以,头颈部在冠矢点前,约总占3cm。(2)上肢部:要定准上肢部的位置,首先将一侧上肢分为肩、肘、腕3点。再从冠矢点开始沿冠状缝向下至颞顶缝,其长为11cm。冠矢点至伏象上肢的肩点,长为2cm;肩点至肘点长为3.5cm,肘点至腕点长为3.5cm,腕点至手指尖,

文档评论(0)

xiaoshun2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