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写一篇五菱宝骏组装工的实习计划
还记得收到五菱宝骏实习通知那天,我正趴在宿舍桌上啃《汽车构造》课本,手机“叮”一响,点开一看——“恭喜你通过五菱宝骏总装车间组装工实习选拔”,当时手里的笔“啪嗒”掉桌上,心跳直接飙到一百二。说真的,学了三年机械,课本上的发动机、底盘图画了不下十遍,可真要站到流水线旁,亲手把这些零件“拼”成一辆能跑的车,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我这笨手笨脚的,能拧好一颗螺丝吗?
实习前一周,我特意回了趟家,我爸是修车的,我拉着他在车库里“恶补”工具使用。“你去汽车厂,拧螺丝肯定是基本功,”他边说边递给我一把扭力扳手,“这玩意儿不是瞎拧的,不同零件有不同扭矩,拧松了零件掉,拧太紧螺纹滑丝,都要命。”他让我对着家里的旧摩托车练习,先预紧,再用扭力扳手调到20牛米,“咔嗒”一声响就停,练到手腕都酸了,他才点头:“到了厂里,师傅怎么教你就怎么学,别自作聪明。”现在想起来,老爸这话真是说到了点子上——工厂里的规矩,比修车铺严多了。
实习第一天,7点半到车间门口,换上蓝色工装,戴上安全帽、防护眼镜,还有一双厚厚的劳保鞋。刚进总装车间,耳朵就被“嗡嗡”的机器声包围:流水线conveyorbelt缓缓移动,举升机把车身架在空中,师傅们穿着同样的工装,手里的工具“叮叮当当”响,每个人都像上了发条,动作又快又准。带我的师傅姓王,五十来岁,手上全是老茧,笑起来眼角有皱纹:“小周是吧?别紧张,先跟着我看三天,啥也不用干,就看、记、问。”
头三天,我真成了“跟屁虫”。王师傅在底盘线负责前悬挂安装,我就站在他侧后方的安全黄线内,眼睛瞪得溜圆。流水线每分钟移动1.2米,每辆车在工位停留45秒,师傅要在这时间里完成下摆臂、减震器、转向节的安装,还要用扭力扳手把12颗螺栓按顺序拧紧。我看得眼花缭乱:“师傅,这12颗螺丝,顺序错了会咋样?”师傅手里没停,嘴上说:“前悬是承重的,先左后右、先上后下,对角拧,不然受力不均,开起来车会‘飘’。你看这颗长螺栓,是固定减震器顶部的,扭矩45牛米,用黄色扳手;旁边这短的,30牛米,用绿色的——颜色对应扭矩,厂里的规矩,别拿错。”我赶紧掏出手机备忘录记:“黄扳手40-50牛米,绿30-40,红20-30”,中午吃饭时翻出来看,王师傅路过瞅见了,笑:“记纸上比手机靠谱,车间里信号不好,万一要看的时候卡了咋办?”下午我就去小卖部买了个小本子,现在那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座椅卡扣要听到‘咔嗒’两声才算扣紧”“线束插头要先对标识再插,反了插不进还会烧保险”,活像个“组装工生存手册”。
第四周开始,王师傅让我上手试试“辅助活儿”——递工具、拿零件。听起来简单,真干起来才知道难。有次师傅要装传动轴,喊:“小周,拿13号套筒!”我手忙脚乱在工具箱里翻,找到后递过去,师傅接过来一拧,眉头皱了:“这是12号的,你看套筒上刻的数字,13比12大一圈。”我脸唰地红了,师傅却没怪我:“刚开始都这样,多摸几次就熟了。零件也一样,每辆车的配置不一样,比如宏光MINIEV和KiWiEV,座椅型号差老远,领料时要看工单上的VIN码,后八位里有配置信息,别拿错了返工。”那天下午,我对着零件架上的标签看了一下午,把常用的座椅型号、线束代号记了个大概,虽然还是会搞混,但至少不会拿12号套筒当13号了,师傅拍我肩膀:“进步不慢,比我家小子刚学修车时强。”
实习过半,我开始跟着师傅在“内饰线”帮忙装仪表盘。仪表盘看着不大,其实零件多:仪表本体、显示屏、线束插头、固定支架,还有方向盘立柱上的护板。第一次独立装的时候,我先把仪表盘对准安装孔,手刚要拧螺丝,王师傅喊停:“先插线束!你把仪表盘固定死了,线束插头在后面,手伸不进去咋办?”我赶紧松开放下,先把仪表盘背面的线束插头插上——有三个插头,分别标着“电源”“信号”“通讯”,师傅教过“对颜色、对形状”,黑色插头对黑色孔,方头插头对方孔,插到位会有“咔”的一声,拔都拔不出来。等插头插好,再把仪表盘推到位,拧上四颗M6的螺栓,扭力调到25牛米,“咔嗒、咔嗒”四声,才算完。装完第一辆,我满头大汗,师傅拿手电筒照了照:“不错,螺丝没漏拧,线束也没被夹到。不过下次记得把护板的边缘捋平,别翘起来,客户看到会觉得做工糙。”我低头一看,果然护板有个角没卡进卡槽,赶紧用手按下去,心里嘀咕:原来“人民的代步车”,细节真一点都不能马虎。
到了第八周,车间搞“实习生独立操作考核”,我被分到最终线检查工位。这工位看着轻松,其实最考验细心:每辆车下线后,要检查灯光(近光、远光、转向灯、刹车灯)、雨刮器(快慢档、喷水)、四门两盖(关门声音是否沉闷,密封条是否平整),还要用扫码枪扫每个零件的追溯码,确保安装正确。有辆宏光PLUS,我扫到左前门玻璃时,系统提示“零件号与工单不符”。我心里一紧,赶紧喊王师傅:“师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