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PAGE2
2020年4月19日
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文档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
A10合同段
(K57+825~K62+686.087)
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中交二公局南平京台A10标项目经理部
二0一二年七月二十日
目录
TOC\o1-2\h\z\u一、编制依据 3
二、桥梁工程概况 3
1、工程概述 3
2、主要技术标准 3
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 4
四、施工阶段风险评估过程与评估方法 5
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见“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流程图”) 6
五、施工阶段风险评估方法 6
六、施工阶段风险评估 8
七、桥梁工程风险分析 10
1、风险辨识的主要内容 10
2、各项基本风险、引起风险的因素 10
3、建立风险指标体系 11
(注:其中“★”表示该风险因素对风险事件有影响。) 11
八、成立工程风险评估与管理领导小组 12
1、风险管理领导小组及工作职责 12
2、职责分工 12
3、风险评估与管理小组办公室 13
九、风险评估 13
十、风险事件的技术对策 14
1、人工高空坠落风险事件施工应对措施 14
2、高空吊装坠落风险事件施工技术措施 15
3、起重机具事故风险事件施工应对措施 16
4、风、雨天气风险事件施工技术措施 19
5、交通堵塞风险事件施工技术措施 19
十一、残余风险评估 20
十二、桥梁风险评估结论 20
桥梁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一、编制依据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
《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公路桥隧施工技术规范》;
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A10合同段施工图;
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A10合同段《施工组织设计》。
二、桥梁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本标段内设置中洋大桥,左线起点桩号为ZK58+024,终点桩号ZK58+904,桥长880m,桥型布置为12×40+16×25m装配式预应力连续T梁。右线大桥起点为K58+045,终点桩号K58+925,桥长880m,桥型布置为12×40+16×25m装配式预应力连续T梁,桥墩、桥台横桥向均沿曲线的法线方向布置,T梁平面线形经过翼缘板调整。桥墩采用柱式墩及薄壁墩,桩基采用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柱式台、座板台。
中洋1号中桥,左线起点桩号为ZK57+853,终点桩号ZK57+903,桥长50m,桥型布置为2×25m装配式预应力连续T梁。右线大桥起点为K57+861,终点桩号K57+936,桥长75m,桥型布置为3×25m装配式预应力连续T梁,桥墩、桥台横桥向均沿曲线的法线方向布置,T梁平面线形经过翼缘板调整。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采用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柱式台。
中洋2号中桥,左线起点桩号为ZK59+000,终点桩号ZK59+075,桥长75m,桥型布置为3×25m装配式预应力连续T梁。右线大桥起点为K59+017,终点桩号K59+092,桥长75m,桥型布置为3×25m装配式预应力连续T梁,桥墩、桥台横桥向均沿曲线的法线方向布置,T梁平面线形经过翼缘板调整。桥墩采用柱式墩,桩基采用灌注桩基础;桥台采用柱式台、墙式台。钢筋砼盖板通道4.0×4.5m,桩号为K59+940。钢筋砼箱涵5.0×5.0m,桩号K60+075。
2、主要技术标准
⑴设计速度:V=100km/h;
⑵路基标准宽度:整体式26米,分离式2×13米;
⑶汽车计算荷载为公路--I级。
=4\*GB2⑷设计洪水频率:1/100。
=5\*GB2⑸地震基本烈度:Ⅵ度。
=6\*GB2⑹分离式隧道设计净空:10.75m(宽)×5.0m(高);
三、工程地质、水文、气象
1、岩性
本标段内沿线分布的地层按其成因类型及时代、划分为第四系冲洪积层、残坡积层,广泛出露于路线经过区域的谷底、山麓地带;侏罗系南园组喷出岩,岩质新鲜,较坚硬~坚硬,岩体上部节理裂隙较发育,表层风化强烈,风化物为黏性土,局部为碎石土;前震旦系迪口组片麻岩,岩质新鲜较坚硬,岩体上部节理裂隙较发育,表层风化强烈,风化物为黏性土,局部为碎石土;燕山晚期侵入岩,岩性为花岗岩。
2、地质构造
标段沿线穿越闽西北隆起带、闽东火山断拗带的次级构造单元松溪-建溪拗陷带,并以其为主导,控制了区域内的北东向及北北东向构造,经历了多次构造运动以及火山岩浆活动,使路段内的断裂构造发育。
沿线一级构造也较发育,其规模、强度相对较小,产状大部分为北东向走,少部分为南北走向、北西走向及东西走向。构造的部位仍见有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