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全单元教学课件.pptx

人教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全单元教学课件.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

(2024版新教材)

教学课件

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新课导入

京剧《捉放曹》是根据小说《三国演义》

创作的剧目,讲述了曹操在逃亡中杀死无辜

老汉吕伯奢一家的故事。剧中的曹操是一个

疑心极重、冷酷无情的白脸奸臣。然而,这

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形象。

史书中记载的曹操是什么样子?他和三国

鼎立的形成有什么关系?

京剧《捉放曹》中曹操的扮相

学习目标

(1)唯物史观:理解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是东汉末年政治、经济、

军事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史料实证:结合考古发现的三国时期的兵器、货币、墓葬等实

物史料,证实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过程和军事斗争等情况。

(3)历史解释:解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如东汉末年的政治

腐败、军阀混战,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等。

(4)家国情怀:使学生认识到三国时期的历史人物为实现国家统一、

民族振兴所做出的努力,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维护国家统一的

责任感。

一、官渡之战

1.背景

景象:描绘了东汉末年经济

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

苦的社会现实

原因:东汉末年州牧郡守拥

兵割据,战乱不断。

蒿里行

曹操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课后活动】诗中描绘的是怎样的

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一、官渡之战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P92第一

段思考,曹操的势力是如何迅

速发展壮大的?

(1)政治上:把汉献帝从都城洛

阳接到许,“挟天子以令诸侯”,

取得了政治主动权;招揽各种人才。

(2)军事上:收编投降的青州黄

巾军精锐,壮大了队伍。

(3)经济上:实行屯田,组织军

队和流亡的民众从事农业生产,解决

了大批流民的生计和军粮问题。

一、官渡之战

2.概况【自主学习】结合视频和阅读教材,梳理官渡之战的相关史实。

时间200年

交战双方袁绍和曹操

战术声东击西、避实击虚、火烧乌巢

战争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曹操胜利

影响为曹操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官渡之战示意图(200年)

一、官渡之战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思考,曹操为何能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曹操相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

天时,抑亦人谋也。

——诸葛亮

今袁氏辎重有万馀乘,在故市、乌巢,屯军无严备;今以轻兵袭之,

不意而至,燔其积聚,不过三日,袁氏自败也。

——《三国志武帝记》

采取了正确的战略战术;重用人才,招纳贤士

二、赤壁之战

1.背景【材料研读】诸葛亮这段话体现了怎样的策略?

诸葛亮曾对孙权说:

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

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

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刘备)协

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

——《三国志·诸葛亮传》

孙刘联盟,共抗曹操

曹操统一北方示意图

二、赤壁之战

2.概况

时间208年

交战双方曹操、孙刘联军

战术诈降、火攻

战争特点以少胜多

结果孙刘联军胜利

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赤壁之战示意图

二、赤壁之战

【问题探究】结合材料思考,居于优势的曹操为何会战败?

材料一:曹操之众,远来疲弊,此所谓“强(1)官兵来自北方,

弩之末”者也。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不习水战,水土不服,军

——《三国志·诸葛亮传》

文档评论(0)

136****26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