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19.020CCSJ04
团体标准
T/CI190—2023
岩体内应力波传播特性测试规程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testingmethodofstresswavepropagationthroughrock
mass
2023-11-20发布2023-11-20实施
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布
I
T/CI190—2023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基本规定 1
5岩样采集与试件制备 1
6设备与软件 2
7应力波测量 3
8应力波传播参数分析 4
9报告编制 5
附录A(规范性)试验数据表 6
附录B(资料性)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基本计算原理 7
附录C(资料性)岩体内应力波传播试验案例 8
T/CI190—2023
II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北京工业大学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工业大学、东南大学、杭州市路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石家庄铁道大学、中铁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大学。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范立峰、李建春、赵章华、许崇帮、杨崎浩、陈苏、王梦、李星、邵成猛、张信贵。
T/CI190—2023
1
岩体内应力波传播特性测试规程
1范围
本文件确立了岩体内应力波传播试验流程与应力波传播特性计算方法,规定了岩样采集与试件制备、设备与软件、应力波测量、应力波传播参数分析和报告编制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岩体内应力波传播特性(波速、幅值衰减率、频谱、衰减系数和波数)的测试。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5002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T50266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TheISRMSuggestedMethodsforRockCharacterization,TestingandMonitoring:2007-2014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数字图像相关方法digitalimagecorrelationmethod(DIC)一种通过对比试件变形前后的数字图像获取试件变形信息的方法。
3.2
散斑speckle
人工处理或天然形成的一系列随机分布在试件表面的斑点或纹理。
3.3
关注区域regionofinterest(ROI)
图像中需要进行位移和速度分析的区域。
3,4
子集subset
关注区域中部分像素组成的集合。
3,5
应力波stresswave
外荷载引发的应力扰动在介质中的传播。
4基本规定
4.1测量前应编制试验方案,包括试件设计、冲击加载方式、数据采集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等内容。
4.2测量过程应做好原始数据记录,并符合附录A的规定。
4.3测量流程应包括岩样采集与试件制备、加载与非接触速度场测量、数据处理与分析。
5岩样采集与试件制备
5.1一般规定
5.1.1岩体内应力波传播测试时宜采用圆柱体试件。
5.1.2岩体内应力波传播测试的试件数量应根据实际测试目标确定,同组试件数量应不少于3个。
T/CI190—2023
2
5.2岩样采集
5.2.1采集流程应符合GB50021和GB/T50266的要求。
5.2.2同组岩样的采集地点、岩层、岩性应相同。
5.2.3采集后的岩样应完整且无明显裂纹,应符合TheISRMSuggestedMethodsforRockCharacterization,TestingandMonitoring:2007-2014的要求。
5.2.4采集后的岩样在运输、存储过程中应采取保护措施,避免受损。
5.2.5采集后填写岩样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ZZB 1553-2020 电动自行车用调速转把.docx
- T_ZNZ 309-2025 绿色食品临平莲藕生产技术规范.docx
- T_ZGCSC 021-2025 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评价指标体系.docx
- T_JSQX 0009-2022 毫米波雷达数据采集接口规范.docx
- T_CSCP 0003-2023 有机涂层自愈合性能评价方法.docx
- T_CPUMT 016-2023 智慧营区 数据处理服务要求.docx
- T_CBPIA 0009-2025 多肽固相合成用聚苯乙烯-二乙烯苯交联树脂.docx
- SJG 191-2025 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技术规程.docx
- JJF(浙) 1197-2023 液化天然气立式储罐容量校准规范.docx
- JJF(皖) 192-2024 液体浮子流量计在线校准规范.docx
- JJF(皖) 104-2020 裂隙灯显微镜校准规范.docx
- DBJ51∕T 009-2018 四川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docx
- DBJ41_T 219-2019 轨道交通基坑工程钢管支撑施工技术标准 河南省工程建设标准.docx
- DB5116∕T 3-2020 地理标志产品 广安蜜梨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3205_T 1059-2023 基层综合行政执法机构运行规范.docx
- DB63_T 2318-2024 办公用房维修管理规范.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