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2
2023人教版带答案高中历史上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考点大全笔记
PAGE2
单选题
1、下表是对唐玄宗和唐宪宗时期宰相出身的统计:
时期
宗室
士族
庶族
待考证
唐玄宗
3
24
4
唐宪宗
1
19
2
3
由表可知A.科举制逐渐发展完善B.社会的发展需要进一步打破桎梏
C.士族控制了国家政权D.君主专制权力受到世家极大制约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的数据可知,唐朝时期的士族地主仍然占据绝大部分比重,这说明当时的社会阶层有待进一步流动,B项正确;宋朝时期的科举制逐步走向完善,排除A项;士族控制国家政权是在魏晋时期,排除C项;唐朝时期通过三省六部制强化了君主专制,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B项。
小提示:
2、南朝时,君主多以宗室子弟为州镇军政长官(刺史),以寒人为典签进行控制。州镇要事,须典签签署方能实行。典签每年数次回京向皇帝报告情况,“刺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签之口”。这反映了当时(??)
A.庶族地主力量上升B.中央集权制度遭受破坏
C.门阀士族影响巨大D.地方行政效率得到提高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南朝君主面对强大的地方豪强势力,派皇家子弟为地方军事行政长官,以抑制地方豪强势力,但宗室往往兴兵犯上,为了监视他们,皇帝另派寒人出身的典签佐之,实际是代表皇帝监视诸王,牵制地方军事大政,题干材料“刺史行事之美恶,系于典签之口”反映了南朝时寒人出身的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上升,A项正确;根据以上分析,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排除B项;由题干可知,士族势力遭到限制和打击,排除C项;分化事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不利于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排除D项。故选A项。
小提示:
3、唐初,“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上中书,中书又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唐太宗李世民特别规定,自己口述或草拟的诏书,也必须由门下省副署后才能生效”。这说明
A.门下省掌握中央决策权B.三省之间权力混乱
C.国家管理系统逐渐成熟D.中央决策效率低下
答案:C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在三省六部制下,政策的执行有着严格的程序,就连皇帝的诏书也必须经过门下省审核才能通过,说明国家管理系统逐渐成熟,C项正确;门下省是审核机构,排除A项;三省之间分工明确,有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B项、D项。故选C项。
4、唐朝中央政权为加强对西域的管理,统辖天山南北地区,先后在西域地区设置了
A.西域都护府;北庭都护府B.西域都护府;安西都护府
C.安北都护府;北庭都护府D.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在西域地区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统辖天山南北地区,D项正确;西域都护府设置于西汉,排除AB项;安北都护府是唐朝管理北方边疆的军政机构,所辖地区基本上包括今蒙古国和俄罗斯部分地区,排除C项。故选D项。
小提示:
5、??????????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答案:元谋人
解析: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6、生平:孔子是________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破落的贵族家庭。
答案:中国儒家学派
解析:
根据所学,孔子是中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生于鲁国破落的贵族家庭。
7、商
①约1600年黄河下游的________部落首领________推翻了夏朝,建立________又称________
②商朝使用的文字被称为________,是一种成熟的文字。出土于河南安阳
③商朝的国家管理机构是________。商朝东到大海,西及陇山,南跨江汉,北至燕山
答案:?????商?????汤?????商朝?????殷朝?????甲骨文?????内外服制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商部落的首领汤推翻了夏朝的统治。建立了商朝,又称为殷朝。商朝使用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商朝的国家管理机构是内外服制。
8、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的选官制度。这说明
朝代
制度
选拔标准或方式
汉代
察举制
德行学问,荐举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声望,品评
隋唐
科举制
考试成绩
A.政府对读书人控制减弱B.官吏道德水平不断下降
C.世家子弟入仕日益受阻D.官员选拔整体趋向公平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选拔标准从举荐到门第再到考试成绩,这种演变趋势体现了官员选拔整体趋向公平,D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科举选官注重读书人的考试成绩,因此从察举制到九品中正制再到科举制,体现了政府对读书人控制逐渐增强,而不是减弱,排除A项;“官吏道德水平不断下降”的说法从材料中不能看出,而且说法过于武断,排除B项;科举制下,世家子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