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散组成及剂量.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四逆散组成及剂量

四逆散作为中医经典方剂,首载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原文载“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其以“四逆”命名,指四肢逆冷之症,然非阴盛阳衰之厥逆,实为气机郁滞、阳气内遏所致。方剂组成与剂量配伍是其发挥疗效的核心要素,精准把握这些内容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四逆散的经典组成

四逆散为仲景所创的疏肝理脾代表方,由四味药物组成,具体包括:

1.柴胡(伞形科植物柴胡或狭叶柴胡的干燥根)

作为方剂的君药,柴胡性辛、苦,微寒,归肝、胆、肺经,具有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的功效。在四逆散中,柴胡的核心作用是疏肝理气、透邪解郁,通过条达肝气以解除阳气内郁之病机。

2.枳实(芸香科植物酸橙及其栽培变种或甜橙的干燥幼果)

臣药枳实性苦、辛、酸,微寒,归脾、胃、大肠经,功能破气消积、化痰散痞。与柴胡配伍时,一升一降,调畅气机,增强解郁之功;同时佐助柴胡推动郁滞之气运行,恢复脾胃升降之常。

3.芍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临床多用白芍)

佐药白芍性苦、酸,微寒,归肝、脾经,具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的作用。方中白芍一则养血柔肝,缓解肝气郁结所致的肝体失养;二则与甘草配伍(即芍药甘草汤),缓急止痛,针对“腹中痛”“泄利下重”等症状发挥协同效应。

4.甘草(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和根茎)

使药甘草性平,味甘,归心、肺、脾、胃经,功能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方中甘草不仅调和柴胡、枳实之辛散与白芍之酸收,使全方升降相因、散收有度,还能缓急止痛,增强芍药的止痛效果。

二、经典剂量配伍规律

《伤寒论》原文未明确记载四逆散的具体剂量,但结合汉代度量衡制度及后世医家考证,其经典剂量比例与现代常用量可归纳如下:

1.原方剂量比例关系

据《伤寒论》方剂配伍特点及四逆散的组方意图,四味药物的剂量比例大致为柴胡:枳实:芍药:甘草=1:1:1:1。此比例体现了“疏肝、理气、柔肝、调和”四者并重的配伍思想:柴胡与枳实等量,一升一降,调畅气机;芍药与甘草等量,酸甘化阴,缓急止痛;四药等量合用,使全方散而不燥、收而不敛,共奏透邪解郁、疏肝理脾之效。

2.现代临床常用剂量范围

结合古今药量换算(汉代1两约合现代13.8克)及临床实践,四逆散单味药物的现代常用剂量为:

→柴胡:6至12克(取其轻清升散之性,剂量过低则疏肝力弱,过高易致升散太过);

→枳实:6至10克(破气之力较强,过量可能耗气,需根据患者体质调整);

→芍药:10至15克(养血柔肝需一定剂量支撑,临床常用12克左右);

→甘草:3至6克(调和诸药以中剂量为宜,过量可能导致水钠潴留)。

3.剂量配伍的核心机制

四逆散的剂量配伍遵循“气机调畅、肝脾同调”的原则。柴胡与枳实的等量配伍,通过“升清阳、降浊阴”的双向调节,恢复气机正常运行;芍药与甘草的等量配伍,通过“酸甘化阴”滋养肝体,缓解肝气横逆对脾的克制;四药等量则体现“疏肝不伐肝、理气不伤气”的平衡,避免单一药物偏性过强。研究表明,此配伍比例可使方中柴胡皂苷(疏肝成分)、橙皮苷(理气成分)、芍药苷(柔肝成分)、甘草酸(调和成分)的血药浓度达到最佳协同状态,从而增强整体疗效。

三、现代临床应用中的剂量调整

尽管经典剂量为基础,但临床需根据患者体质、病情轻重、兼夹症状及剂型差异进行灵活调整,以适应个体化治疗需求。

1.基于病症特点的调整

→以“四逆”(四肢逆冷)为主症者:多因气机郁滞较重,可增加柴胡剂量(12至15克),加强疏肝解郁之力;若伴见脘腹胀满明显,可增大枳实用量(10至12克),增强破气消胀效果。

→以“腹中痛”“泄利下重”为主症者:需强化缓急止痛作用,可增加芍药剂量(15至20克),并提高甘草用量(6至9克),增强芍药甘草汤的协同效应;若疼痛因寒邪凝滞诱发,可配伍少量桂枝(3至6克)温通经脉,但需相应减少柴胡的寒凉之性。

→兼见咳嗽、心悸者:咳嗽多因肝气犯肺,可加用杏仁(6至10克)、桔梗(5至8克)宣肺止咳;心悸多因肝郁血虚,可加用酸枣仁(10至15克)、茯神(10至12克)养血安神,此时原方剂量保持基础范围即可。

2.基于体质差异的调整

→体壮实证者:可适当增加柴胡、枳实剂量(柴胡12克、枳实10克),以增强理气解郁之力;

→体弱虚证者(如老年患者、产后女性):需减少枳实剂量(6克),避免破气伤正,同时增加芍药剂量(15克)、甘草(6克),加强养血和中作用;

→阴虚体质者(症见口干、舌红少苔):需慎用大剂量柴胡(控制在6至9克),以免升散伤阴,可加用生地(10至12克)、麦冬(10至12克)滋阴润燥。

3.基于剂型与给药途径的调整

四逆散传统剂型为散剂(将药物研末,白饮和服),现代临床多采用汤剂或颗粒剂。不同剂型

文档评论(0)

小T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一级建造师持证人

繁华落幕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1月03日上传了一级建造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