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为了忘却的记念 教案.docxVIP

高二 语文 选择性必修中册 为了忘却的记念 教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为了忘却的记念教案

一、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鲁迅先生的《记念刘和珍君》。今天我们再学一篇鲁迅先生写的同一体裁的文章《为了忘却的记念》。

二、解题

1、为谁“记念”(记念的人是谁)?

2、为何“记念”?

3、如何表达“记念”的?

4、既然是“记念”,为什么又说是“为了忘却”,这种矛盾的表达该如何理解?

三、梳理文章

第一部分:交代写作目的,回忆与白莽的三次见面。

第二部分:回忆与柔石的交往,顺带写冯铿。

第三部分:简述左联成立后对白莽的新了解及白莽、柔石的被捕。

第四部分:叙写五烈士被捕、遇害的经过,以及作者的境遇和悲愤的心情。

第五部分:抒发悲愤之情,揭露社会黑暗。

四、为谁“记念”

1、简介写作背景(略)

2、品析人物

品白莽

第一次见面——白莽翻译《裴多菲传》——富有才华、热爱文学

亲自送来《裴多菲传》——做事认真

第二次见面——白莽故意把“国民诗人”译为“民众诗人”——爱憎分明

写信说后悔和鲁迅先生相见——敏感率真坦诚

第三次见面——彼此都不禁失笑——乐观坚强

引用的裴多菲的诗“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执着追求自由和真理

白莽形象:一个富有才华、率直坦诚、积极乐观、具有坚定信念的革命青年。

品柔石

为什么说柔石有台州式的硬气,颇有点迂?

明确:

做事方面——创办朝花社,自己没有钱,就借了二百多块钱来做印本,大部分的稿子和

杂务都归他自己做——为了事业不计个人得失、勤奋能干

朝花社倒闭后,他又拼命的译书,准备还借款——刚毅和坚强

做人方面——始终相信人们是好的,……——单纯善良

柔石形象:单纯善良、刚毅坚强、对理想执着坚持的品质。

3、总结写法

忆白莽——透过有限事例表现思想性格

忆柔石——围绕思想性格选取典型事例

与《记念刘和珍君》一样,对被纪念者的生平事迹,尽可能回忆并详尽记述。

4、深入思考

鲁迅纪念的对象仅仅只是以白莽和柔石为代表的五烈士吗?

明确:文中第五部分:“不是年青的为年老的写记念,而在这三十年中,却使我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将我埋得不能呼吸。”

可见,所有追求光明,敢于斗争,不惧牺牲的中国青年,都是鲁迅纪念的对象。

与《记念刘和珍君》一样,是以刘和珍及“左联五烈士”为代表,从个人到群像,纪念众多为身处铁屋中的民族寻找出路,虽殒身而不恤的中国的革命青年。

五、如何表达记念

1、通过叙写交往、描摹人物

2、借助诗歌——出离愤怒

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3、借助木刻——对柔石的母亲失去孩子的同情,自己失去朋辈的愤怒

……“当《北斗》创刊时,我就想写一点关于柔石的文章,然而不能够,只得选了一幅珂勒惠支夫人的木刻,名曰《牺牲》,是一个母亲悲哀地献出她的儿子去的,算是只有我一个人心里知道的柔石的记念。”

4、借助典故——对亡友的纪念之情,也无法直抒胸臆

“要写下去,在中国的现在,还是没有写处的。年青时读向子期《思旧赋》,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的几行,刚开头却又煞了尾。然而,现在我懂得了。”

总结:相较于《记念刘和珍君》,本文情感表达更曲折隐晦,这与当时的背景息息相关。

六、为何纪念是为了忘却呢?

提示:因为“我失掉了很好的朋友”,“中国失掉了很好的青年”,所以“两年以来,悲愤总时时来袭击我的心”;因为“在这三十年中”,“目睹许多青年的血,层层淤积起来”,“埋得不能呼吸”。所以,为了“将悲哀摆脱,给自己轻松一下”,我“倒要将他们忘却了”。

明确:这是他主动选择的忘却,是为了从过度的悲愤中平静下来的暂时割舍,是为了更积极地进行“韧’的战斗。

和《纪念刘和珍君》中提及的由于时间的流逝,由于麻木健忘而产生的忘却不同。

总结:

忘却和记念,二者联结起来,有以下几层含义:

1.“为了忘却”恰恰说明难以忘却。

2.从青年牺牲这一历史事实而言,记念是为了彰显烈士的价值和意义,让他们永远活在人民心里,让后人永远纪念他们。

3.从自我心灵世界的表达而言,记念是化悲痛为力量,更奋然而前行。

4.从现实社会的意义而言,记念是渴望唤起民众的觉醒和反抗。

文档评论(0)

专注于方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PPT定制、设计,本人已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方案及设计功底,可接演讲稿,读后感,PPT定制等多方面工作,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