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时空纠结中的孤单与狂欢
——席国平诗集《时间偏西》赏析
文/牛勃
“诗歌是直面生命个体的一团火焰,熊熊燃烧之后是冷寂无比的孤单。”“文学的狂欢是文学的孤单,写作的孤单是写作的狂欢。”这是青年诗人席国平的“诗观”,也是他关于诗歌的“宣言”。拜读其诗集《时间偏西》,开宗明义的宣言让人首先对其诗歌有了一个轮廓性的了解。
诗歌是冰与火的结晶,关于写作的孤独,闻一多、海明威、肖诺霍夫、波特莱乐都有过深刻的感悟和精辟的论述。作为诗人,席国平将自己的诗心放在冰与火的磨盘之间反复碾压,这个孤单而痛苦的过程,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催发了他的诗歌胚芽。在他的笔下,孤单、孤独、孤寂这些关于生命的个体体验成为一种意象和境界。“山沉重地噬着流走的树木/希冀裸露的土皮上/河水金光闪闪/诚然,那只是一个梦。”(《诗歌的生命》)在这里,山、树、土皮和河水,只是一个梦的影子,个体生命在哪里,就在这种流动与凝滞的对立统一中。“水干了,石枯了/还在变迁的旁边横卧/傲然也是一种态度和姿势/像只会永远执行命令的俘虏/被踩踏,无论下雨/有无河流/也只至死甘做承载的负重。”(《桥》)在许多诗人笔下甘于奉献的桥,在席国平笔下,幻化为“只会执行命令的俘虏”,这个意象实在匠心独运,不同凡响,桥的失缺个体的孤独,又何曾不是人的孤独?这样的孤独,还表现在貌似爱情的咏叹中,“你就是我遥遥默视的灯笼/朦胧中深藏了爱的温柔/我却像一个影子来跟从/在你近旁折起我一迭一迭的倦容/也许/当一份信念的感知捅破菱纸的促匆/会得到你泄露内心秘密的库存/那么/梦中的寂寞也会祈求/祈求你把唯一的亮点朝我靠拢/于是,永远守候寂寞的困窘/或许,你的光辉会射来/射中我的心胸啊/我心中的灯笼。”(《心中的灯笼》)这首如古代《诗经·蒹葭》般上下寻觅,溯游从之,溯洄从之的热切,依然难以掩饰热切之后在水一方的孤单与孤独,“熊熊燃烧之后是冷寂无比的孤单”。这种孤单,通过情,更通过一个个或清晰,或朦胧的意象表达出来。“黑夜,从父亲的身边幸福地降临/像儿子一样乖爽/远离了早晨和阳光的石头/光滑的,像父亲的肩膀堆满田地。”(《关于我及我的幸福》)“鸽子分散了季节的背/用喙拾起一根根肋骨/去构建另一座城堡/羽毛羞涩地飞了。”(《分散的温度》)同样是意象,黑夜、父亲、石头、肩膀是那样清晰,而季节的背,一根根肋骨又显得如此朦胧,但不论是清晰还是朦胧,都很好地表现出诗歌沉甸甸的内蕴。“在水中光滑如泥/在阳光下光滑如玉/在温度下光滑如爱人的肩。”(《石头的温度》)“夜,像顽皮的孩子躲在门后/等待一只熟悉的脚印。”(《窥探》)光和夜,冰与火,一明一暗,一冷一热的对比间,诗人一遍遍阐释着火焰与孤单的辩证,这种辩证,是席国平献给诗歌的祭品,更献给读者的对于生命的感悟与剖白。
仅仅把席国平看成一个冷峻的诗人就大错特错了,因为在他的诗歌中,除了对生活的冷静感悟外,更有对情感江河开闸,火山迸发的渲泄。“你曾做妻子/曾做儿媳/曾做一节光明缩成的/永远没有尽头/没有停歇的车轨/一样的墨守成规/默默的/容忍的/伟岸的母亲的双臂。”(《母亲》)简笔勾勒之后,诗人举起的是母亲的双臂,还用得着多说吗?一双默默的、容忍的、母亲的双臂,就是世界上所有母亲最崇高的造像。对母亲深沉的感情,还体现在《母亲的夜歌》中,“是谁放了一把火/把夜烧的漆黑/两个深深的酒窝里煮漫着/一碗阳光的味道/那可是渗透了白面的/世界里的幸福/你?干枯的手指/捋了捋一泻的黑发/与双手一起粘满/灶台上长长的灰尘/那煮熟了的一锅洋芋疙瘩/喂养了我的童年/我站在/你伏着灶台的背影上/悄悄地长大。”在诗集《时间偏西》中,我特别欣赏诗人的这首诗,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诗人把锥心的疼痛和长流的泪水化作这一首首滴血的诗歌,他的情与爱通过诗歌而又甩开诗歌,化作咏赞与悲吟,长歌与追怀。“你在寻找一块怎样的墓地/靠红红的双眼支撑/肩膀一样托起夜的沉重/就这样躺下/感受大地/双手抚摸着冷光/竟然能仅仅抓住/此刻的感受/在走走行行之后/突然倒下了全部的希望/再也不能睁开/打量着白天的疼。”(《废村的记忆》)废村成为故乡的影子和诗人情感的牵系,纵使他“倒下了全部的希望”,永远不会倒下的是诗人对于故乡魂牵梦萦的思念与向往。这种向往,一如他对爱情的执着与向往,“生命朝东/时间朝西/倚着窗子插上一枝/用心酿造的玫瑰/看阳光如刀/一片一片地削割/这遍地爱的残片/多少年后/阳光依然照射/满屋是你离去和遗忘的伤。”(《过往》)
席国平如一位善于调朱弄粉的丹青高手,除了调动意象,酝酿诗意外,往往能用寥寥三五语,揭示生活的真谛,给人以激励,以哲思和启迪。“愿这记忆猛然凝结成石头/砌进每个人足底的路。”(《关于文字和那遗忘的幸福》)“书声压着心灵作响/震碎了最脆弱的一页?历史。”(《远去的歌声》)“千载百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