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名师选题)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带答案知识点汇总
选择题
1、下列各句分别编为四组,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①学不可以已???②故木受绳则直???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④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⑤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⑥君子生非异也???⑦吾尝跂而望矣
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④⑦D.②③④
2、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国子监”指中国古代的最高学府,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等;教学人员为博士、直讲、助教等。
B.“骐骥”是骏马的别称,马的别称还有:白驹、飞黄、骥、骊、骝等。
C.“君子”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也指有道德的人。
D.“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也?被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数量极少等。
3、下列各句中,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B.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C.马之千里者/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D.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夫妻俩在工作上互相理解支持,在生活中相互关心照顾,真是恩爱和睦、礼尚往来的一对儿。
B.这位老师教学有方,经常在课堂上故弄玄虚,以启发学生,收到了深入浅出的效果。
C.学问贵在问,要问就不要怕贻笑大方,而真正的大方之家是不会嘲笑虚心求教的人的。
D.在最困难的时候,这位母亲总是吃孩子们剩的残羹冷炙。
5、下列关于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子”一语,广见于先秦典籍,是古代统治者和一般贵族男子的通称,强调政治地位的崇高。后孔子为“君子”一词赋予了道德的含义,如《劝学》“君子日:学不可以已”中的“君子”即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B.在古代,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人的职业身份。如《庖丁解牛》中的“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表明职业。《师说》一文中的“师襄”,“师”意为乐师,表明职业。
C.“六艺”指《诗》《书》《礼》《易》《乐》《论语》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这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前者。
D.侍郎,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城管人员白天执法,晚上练摊,折射民生之困,同时也佐证:一个城市要“面子”,更要要“里子”。诚如是,这位城管员也可以冠冕堂皇地利用业余时间练摊了。
B.针对此事件,作为盟友的英国人认为,你监视我,却指望我无动于衷,这怎么可能呢?投桃报李,礼尚往来,人之常情。
C.我们使用的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D.小王同学站起来说道:“陈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我下面将要讲的只能算是狗尾续貂。”
7、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活用,与其余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A.端章甫,感为小相焉。
B.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C.风乎舞雩,咏而归。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8、从下面的比喻句中找出正面设喻的一项(?)
(1)青出于蓝
(2)冰寒于水
(3)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4)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5)??以为轮
(6)金就砺则利
(7)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8)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A.(1)(3)(5)(7)B.(1)(2)(5)(6)
C.(2)(4)(7)(8)D.(3)(5)(6)(8)
课内阅读
9、阅读《师说》,说说“时”与“古道”分别指什么。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10、下面对课文文段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劝学》先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用比喻论证任何人通过发愤学习都能进步,今日之我可以胜过昨日之我,学生也可以超过老师。
B.《劝学》中荀子发展了儒家的“劝学”传统,认为礼义道德和系统知识,只有靠后天学习才能获得,把学习的重要性提到一个新的高度。
C.《师说》第二段慨叹师道不传已久,运用对比的手法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师说》第三段以孔子从师的范例,进一步阐明教师的作用和“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
11、概括《师说》第四段的主要内容。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第六单元带答案(十四)参考答案
1、答案:B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