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二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练案二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凝香斋①曾巩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
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
云水醒心鸣好鸟,玉砂清耳漱寒流。
沉心细细纟由黄卷,疑在香炉②最上头。
注①凝香斋:原名西斋,位于济南大明湖畔。曾巩于1071年任齐州(治所今山东济南)知州,到任后齐州大治。该篇为曾巩1072年游大明湖而作。②香炉:香炉峰。
(品味炼字之妙)后人多认为此诗诗眼为首联中的“幽”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辛弃疾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品味炼字之妙)词的下片描写了一个特写镜头,试赏析其中“偷”“看”两个字的妙处。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题宣州开元寺水阁杜牧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①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②见范蠡③,参差烟树五湖④东。
注①人歌人哭:语出《礼记·檀弓下》:“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意思是祭祀时可以在室内奏乐,居丧时可以在这里痛哭,也可以在这里宴聚国宾及会聚宗族。诗中借指宣州宛溪两岸的人世世代代居住在这里。②无因:没有机会,无缘。③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为后代文人所艳羡。④五湖:即太湖。
(赏析诗眼)“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情感的词句,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诗人是如何在诗中表达他的情感的请结合尾联进行简要分析。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分)嘲王历阳①不肯饮酒李白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笑杀陶渊明,不饮杯中酒。
浪抚一张琴,虚栽五株柳。
空负头上巾②,吾于尔何有。
注①王历阳:指历阳姓王的县丞。当时李白在历阳访问。②语出陶渊明诗“若复不快饮,空负头上巾”。陶渊明曾用头巾滤酒,滤后又戴上。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①制毒龙②。
注①安禅:佛家术语,即安静地打坐,这里指佛家思想。②毒龙:比喻世俗人的欲望。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第一句说明诗人是初次造访,并不知道香积寺的确切位置,但面对人迹罕至的云峰,正激发了诗人探访古寺的兴致。这一起语凭空而出,凸显古寺的幽远与神秘。
B.诗中描写的“钟声”与“泉声”打破了静谧清幽的气氛,与“古木无人径”和“日色冷青松”的寂静形成鲜明的对比,让人觉得精神一振。
C.这首诗的前六句纯乎写景,然无一处不透露诗人“晚年惟好静”的情趣。诗人通过对古寺周围景物的描写,使得寻幽访胜和体悟禅理两方面完美契合,从而成为其山水诗的名篇之一。
D.全诗采用了由远到近、由景入情的写法,从“入云峰”到“空潭曲”逐步接近香积寺,这中间过渡毫无痕迹,浑然天成。
(2)(赏析诗眼)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这首诗颈联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6分)6.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9分)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赏析炼句之美)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第(1)~(2)题。(9分)八月十五夜月二首(其一)[注]杜甫满目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注这首诗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的首句描写月亮,“明镜”写出月光的明亮皎洁,“飞”字富有动态美。
B.“归心折大刀”运用了典故,吴刚砍树的大刀竟被折断,可见其归心之切。
C.颔联用“转蓬”比喻自己漂泊的生活,借“仰天高”表达回归朝廷的愿望。
D.本诗借景抒情,诗人看到象征团圆的中秋之月,抒发郁结于心的苦闷愁情。
(2)(鉴赏炼句之美)请结合全诗,简析“林栖见羽毛”和“直欲数秋毫”两句的妙处。(6分)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9分)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王维绛帻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