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寻为线索写一篇记叙文800字.docVIP

以寻为线索写一篇记叙文800字.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寻琴记

老巷口的梧桐树又绿了,我蹲在青石板上,指尖轻轻拂过石缝里那道浅浅的刻痕。那是七年前爷爷临终前留下的,他说这是古琴藏匿之处的标记。

那把黄杨木古琴是李家的传家宝。听爷爷说,太爷爷在战乱中背着它从江南逃到蜀地,琴身里藏着半张泛黄的药方,能治世间百毒。可就在父亲娶亲那晚,古琴突然失踪,只余下空荡荡的檀木琴匣。

我十七岁那年,爷爷在病榻上攥住我的手腕,枯枝般的手指在墙砖上划下三横一竖。那是“寻”字的最后一笔,也是他未竟的遗愿。我揣着这个谜题,走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

锦里古街的茶馆里,九十岁的说书人用折扇敲着桌子:“要寻琴,先寻水。”我顺着锦江支流往下,在望江楼下的竹林里,发现了半块刻着云纹的玉珮。月圆之夜,玉珮在月光下投射出“明月楼”三个字,那是城西一座废弃的戏园。

戏园的戏台上积满灰尘,我掀开红缎帷幕,忽然听见“铮”的一声琴响。循声望去,八仙桌下露出半角琴尾,正是那把失踪多年的古琴!琴身完好无损,琴弦在月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泽。我轻轻拨动琴弦,清越的琴音惊醒了沉睡的尘埃。

琴匣里,半张药方静静躺着,另一半不知去向。但此刻,我更在意的是琴头刻着的两行小字:“琴在人在,琴亡人亡。”原来太爷爷当年并非逃亡,而是带着古琴主动迁徙,为的是避开战火,让琴与药方得以保全。

我抱着古琴回到老宅,父亲正在院中浇花。他看见琴,忽然红了眼眶:“你爷爷等这一天,等了三十年。”原来父亲年轻时曾偷拿古琴去当铺换钱,被爷爷连夜追回。爷爷不是要责罚,而是怕琴落入不懂珍视的人手中。

如今,古琴重新悬挂在堂屋正中。爷爷的遗像前,我点燃三炷香,看着青烟袅袅上升。窗外的梧桐叶沙沙作响,仿佛是太爷爷在轻声说:“寻到了,便要守住。”

这把琴,不仅藏着半张药方,更藏着李家三代人的守望与传承。所谓“寻”,不仅是寻找失落的物品,更是寻找那份代代相传的赤子之心。月光漫进窗棂,照在琴身的云纹上,我忽然明白,有些东西从未丢失——它只是需要一次郑重的寻找,来唤醒沉睡的记忆。

风起时,琴弦自鸣。这一次,不是离散的悲音,而是重逢的清响。

文档评论(0)

会飞的罗非鱼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助理工程师持证人

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为亏我; 心田似海,纳百川方见容人。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9月04日上传了助理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