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半导体或芯片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答案).docxVIP

(新)半导体或芯片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半导体或芯片岗位招聘笔试题及解答(+答案)

一、基础知识题(共30分)

1.(单选,5分)关于本征半导体与掺杂半导体,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本征半导体中电子浓度等于空穴浓度

B.N型半导体的费米能级靠近导带底

C.掺杂浓度越高,载流子迁移率一定越大

D.室温下,硅的本征载流子浓度约为1.5×101?cm?3

答案:C

解析:掺杂浓度过高时,电离杂质散射增强,迁移率会下降。

2.(填空,5分)硅的禁带宽度约为______eV(室温),热氧化生长SiO?时,低温(900℃)下氧化速率由______控制,高温(1000℃)下由______控制。

答案:1.1;界面化学反应;O?分子在SiO?层中的扩散

3.(单选,5分)PN结外加正向偏压时,耗尽层宽度变化及多子运动方式为:

A.变窄,多子扩散占优

B.变宽,多子漂移占优

C.变窄,少子漂移占优

D.变宽,少子扩散占优

答案:A

解析:正向偏压抵消内建电场,耗尽层变窄,多子扩散电流主导。

4.(填空,5分)MOSFET的阈值电压Vth计算公式为______(写出包含平带电压Vfb、表面势2φf、体效应系数γ的表达式),其中γ=______(用物理参数表示)。

答案:Vth=Vfb+2φf+γ√(2φf);γ=√(2qNsubεsi)/Cox(Nsub为衬底掺杂浓度,εsi为硅的介电常数,Cox为栅氧化层单位面积电容)

5.(简答,10分)简述DRAM存储单元的基本结构及数据存储原理。

答案:DRAM存储单元由一个MOS管(传输门)和一个电容组成。数据“1”或“0”以电容上存储的电荷(电压)表示:写入时,字线选通MOS管导通,位线电压对电容充电/放电;读取时,电容电荷通过MOS管传输到位线,通过SenseAmp检测电压变化。由于电容存在漏电流,需定期刷新(Refresh)以维持数据。

二、专业技能题(共40分)

6.(分析,15分)某8英寸晶圆厂反馈:近期生产的CMOS芯片中,边缘区域(距晶圆边缘5mm内)的栅氧化层击穿电压(Vbd)显著低于中心区域(平均Vbd=8Vvs中心区10V)。请分析可能的工艺问题及改进措施。

答案:可能原因及改进措施:

(1)边缘光刻胶涂覆不均匀:晶圆边缘旋转涂胶时,离心力导致胶层偏薄,光刻显影后栅氧化层区域掩膜保护不足,后续氧化时受到污染(如颗粒附着),导致氧化层缺陷增多。改进:优化涂胶工艺(调整转速、增加边缘去胶步骤),使用边缘环(EdgeBeadRemover)控制胶层厚度。

(2)氧化炉内温度均匀性差:晶圆边缘靠近炉壁,温度低于中心区,氧化速率降低,导致栅氧化层厚度偏薄(厚度tox与Vbd正相关)。改进:校准氧化炉温场,增加边缘加热模块(如使用RTP快速热氧化替代常规炉管氧化)。

(3)CMP(化学机械抛光)边缘过抛:栅极多晶硅沉积后,CMP时边缘压力过大,导致多晶硅残留或氧化层损伤。改进:调整CMP压力分布(使用边缘压力补偿技术),优化抛光液配方(降低对氧化层的腐蚀速率)。

7.(计算,15分)某NMOS器件参数如下:沟道长度L=0.13μm,宽度W=1.3μm,栅氧化层厚度tox=4nm(εox=3.9×8.85×10?1?F/cm),衬底掺杂浓度Nsub=1×101?cm?3,Vgs=2V,Vds=1.2V(处于饱和区),测得漏极电流Id=0.8mA。计算该器件的载流子迁移率μ(取q=1.6×10?1?C,εsi=11.9×8.85×10?1?F/cm)。

答案:

饱和区电流公式:Id=(1/2)μCox(W/L)(Vgs-Vth)2

首先计算Cox:Cox=εox/tox=(3.9×8.85×10?1?F/cm)/(4×10??cm)=8.6×10??F/cm2

计算Vth:Vth=Vfb+2φf+γ√(2φf)

其中,φf=(kT/q)ln(Nsub/ni)=0.026V×ln(1e17/1.5e10)=0.026×16.5≈0.43V

γ=√(2qNsubεsi)/Cox=√(2×1.6e-19×1e17×11.9×8.85e-14)/8.6e-7

=√(2×1.6e-19×1e17×1.05e-12)/8.6e-7

=√(3.36e-14)/8.6e-7≈1.83e-7/8.6e-7≈0.213V^(1/2)

假设Vfb=-0.5V(典型值),则Vth=-0.5+2×0.43+0.213×√(0.86)≈-0.5+0.86+0.213×0.93≈0.56V

代入Id公式:

0.8e-3A=(1/2)×μ×8.6e-7F/cm2×(1.3μm/0.13μm)×(2V-0.5

文档评论(0)

欣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