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巴比伦音乐器乐发展
引言:来自两河的乐声回响
当我们站在伊拉克南部的沙漠中,望着那片被烈日烤得发白的土地,很难想象这里曾是“人间伊甸园”的所在。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的河水,曾孕育出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古巴比伦文明。在泥板文书的刻痕里,在神庙残垣的浮雕上,在乌尔王陵的陪葬品中,我们总能捕捉到音乐的痕迹。那些用雪松、兽骨、陶土制成的乐器,不仅是声响的载体,更是古巴比伦人情感的容器:他们用乐声与神灵对话,用乐声为战士壮行,用乐声在丰收的夜晚抚慰疲惫的身躯。本文将沿着考古学家的铲子与楔形文字的线索,展开一场跨越三千年的器乐之旅,探寻古巴比伦音乐器乐如何从原始需求中萌芽,又如何在宗教、政治与生活的土壤中生长为文明的艺术之花。
一、器乐发展的社会土壤:从生存需求到精神表达
要理解古巴比伦器乐的发展,首先要回到那个“以水为命”的时代。两河流域的农业完全依赖人工灌溉,每年洪水退去后,人们需要集体疏浚渠道、修筑堤坝。这种高度组织化的生产方式,催生出复杂的社会结构——神庙祭司掌握着天文历法与灌溉知识,成为最早的“技术官僚”;国王则以“神之代理人”的身份统合各城邦。音乐,正是在这种社会网络中找到了最初的位置。
1.1宗教仪式:器乐的“神圣起源”
在古巴比伦人的宇宙观里,天地由神灵掌管:恩利尔是空气与风暴之神,恩基是智慧与淡水之神,伊南娜是爱与战争之神。为了取悦这些喜怒无常的神灵,神庙里的祭祀仪式必须严格遵循“神所喜悦”的程序。考古学家在尼普尔神庙遗址发现的泥板记载,一次完整的祭祀包括献酒、焚香、诵读赞歌、乐器演奏四个环节。其中,乐器演奏被视为“让神灵听见凡人虔诚”的关键——乐声的高低起伏,被认为能传递凡人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敬畏与祈愿。
早期的祭祀乐器多与自然材料相关:用野山羊角制成的号角(苏美尔语称“kal”),用于召唤神灵降临;陶土烧制的埙(类似中国古埙),其低沉的音色模拟大地的呼吸;用芦苇管捆扎的双管笛(阿卡德语称“sullum”),交叉的音高被认为能沟通天地。这些乐器的形制虽简单,却承载着最原始的“神圣功能”——它们不是为了愉悦凡人,而是为了搭建人与神的听觉桥梁。
1.2宫廷生活:器乐的“权力象征”
随着古巴比伦王国(约公元前1894-前1595年)的崛起,国王汉谟拉比将分散的城邦整合为中央集权国家。宫廷成为文化的核心,音乐也从神庙走向宫殿。在马里遗址(今叙利亚境内)出土的王室档案中,记载着宫廷乐师的编制:“首席乐师月俸30舍客勒大麦,次席20舍客勒,鼓师与笛手各15舍客勒”。这组数字透露两个信息:一是乐师已成为固定职业,社会地位高于普通工匠;二是乐器演奏被纳入宫廷礼仪体系,成为权力展示的一部分。
宫廷乐器的制作开始追求“奢华”与“独特”。乌尔王陵(约公元前2600年,早于古巴比伦王国但文化一脉相承)出土的“里拉琴”堪称典范:琴箱用雪松制成,表面镶嵌着贝壳、天青石与红色石灰石,琴头装饰着镀金的公牛首(牛在两河文明中象征力量与丰饶)。这把琴的弦轴用象牙雕刻,琴弦是精心挑选的羊肠线。当乐师拨动琴弦时,不仅能发出清脆的乐音,琴箱上的浮雕(描绘着英雄吉尔伽美什与天牛搏斗的场景)更成为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权力宣言——国王通过乐器,将自己与神话英雄、自然力量绑定。
1.3民间生活:器乐的“烟火温度”
如果说神庙与宫廷的乐器是“神圣”与“权力”的符号,那么民间乐器则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在巴比伦城的平民区遗址,考古学家发现了大量陶制玩具乐器:小到拇指大小的陶铃,敲击时发出细碎的“叮叮”声;用泥管制成的竖笛,音孔数量从2个到5个不等,显然是儿童的玩具。更有趣的是,在拉格什城邦的墓葬中,一位4岁女童的遗骸旁放着一把微型里拉琴,琴箱用泥块捏成,琴弦是植物纤维——这或许是她生前最爱的玩具,父母希望她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听见熟悉的乐声。
民间的节庆活动是器乐的“试金石”。每年的“新年节”(Akitu)持续12天,人们会在神庙前的广场上载歌载舞。泥板文献描述:“鼓点如暴雨般密集,笛声像春泉般流淌,里拉琴的和弦裹着啤酒的香气,连神灵都探下云端观看。”这时的乐器不需要复杂的工艺,关键是“易携带、易演奏”:手鼓(用山羊皮蒙在陶框上)、摇铃(铜制,内装小石子)、单管笛(芦苇制成),这些轻便的乐器能让男女老少都参与进来,乐声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而成为全民共享的欢乐。
二、从实物到文献:古巴比伦主要乐器的类型与特征
要具体了解古巴比伦的器乐,必须回到考古发现的实物与楔形文字的记载。目前,学界通过乌尔王陵、马里王宫、尼普尔神庙等遗址出土的乐器实物,结合《吉尔伽美什史诗》《汉谟拉比法典》等文献中的零星描述,已能勾勒出古巴比伦乐器的大致谱系。这些乐器按演奏方式可分为弦鸣、气鸣、体鸣三大类,每一类都有其独特的发展轨迹。
2.1弦鸣乐器:从简单到复杂的“声音编织者”
弦鸣乐器是古巴比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生财务管理实训报告总结.docx VIP
- 生产科安全生产责任制.docx VIP
- 2025年中医药现代化国际市场拓展:柬埔寨市场前景报告.docx
- 给的1550电工钢培训之二318版.pdf VIP
- 智慧农业ppt课件.pptx VIP
- 人教版(2025)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课《表情变变变》教学课件.pptx
- 上海市市北初级中学教育集团2024-2025学年下学期七年级期末考试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光子嫩肤培训课件.pptx VIP
- 城市社区管理中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doc VIP
- 三一履带起重机SCC850A-6_产品手册用户使用说明书技术参数图解图示电子版.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