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北京初三一模物理汇编
简答题
一、简答题
1.(2024北京大兴初三一模)测量液体密度的仪器叫做密度计,使用时将其置于被测液体中,待其静止后读取液面处的密度计上的刻度值,该刻度值为被测液体的密度,如图甲所示。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就制成了一支简易密度计,现将同一支自制密度计分别放入盛有A、B两种液体的容器中,它静止时竖直立在两种液体中的情境如图乙和丙所示。请你通过分析,比较A和B两种液体密度的大小。
2.(2024北京丰台初三一模)小明观察生活现象发现,放入水中的蜡块、冰块会漂浮在水面上;放入水中的铜块、铁块会沉在水底。于是他认为:密度比水小的物体一定可以漂浮在水面上。为了检验这个观点是否正确,小明准备了一个正方体实心木块和一个装有少量水的烧杯,他将木块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木块静止时水面刚好达到木块高度的一半。已知实心木块的密度为0.6×103kg/m3,水的密度为1.0×103kg/m3。请从运动和力的角度分析木块静止时是否在水中漂浮,并判断小明的观点是否正确。
3.(2024北京朝阳初三一模)小阳看到船上的工作人员正在打捞沉入水塘底的石头,他想:把水底的石头打捞到船上,水面高度会变化吗?为了寻找答案,他用大烧杯、石块A和塑料盒B模拟上述过程。他先让塑料盒B漂浮在烧杯的水中,把石块A沉入水底,如图所示,此时水面高度为h?。然后他将石块A从水中取出并轻轻放入塑料盒B内,它们处于漂浮状态,此时水面高度为h2。请你分析并判断h1与h2的大小关系。
4.(2024北京通州初三一模)实验室里有甲、乙两种液体。小华同学将同一个小球分别放入甲、乙液体中,小球静止后的情境如图所示。于是,他得出了甲液体密度比乙液体密度大的结论。请你通过分析推理,判断小华的结论是否正确。
5.(2024北京东城初三一模)实验桌上有平行光光源(接通电源后可发出平行光)、凸透镜、光屏和光具座,如图所示。
请你利用上述实验器材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写出实验步骤。
参考答案
1.见解析
【详解】答:密度计的重力跟它受到的浮力大小相等,即
式中VA和VB为密度计在液体A和B中排开液体的体积,由题知
由以上两式可得
2.见解析
【详解】物体漂浮时,。木块放入水中后,依据和,可知
依据和,可知
依据,可知木块此时不能在水中漂浮,所以小明的观点是错误的。
3.h1h2
【详解】A沉底时,浮力小于A的重力,B漂浮时浮力等于重力,当A与B一起漂浮时,浮力等于A和B的总重力,所以总的浮力在变大,由可知,排开水的体积变大,因大烧杯的底面积不变,所以水的高度会上升,即h1h2。
4.见解析
【详解】甲、乙液体中的小球均漂浮,故。同一小球重力相等,故,即
由于,所以。小华的结论不正确。
5.见解析
【详解】实验步骤:接通电源,把凸透镜正对着光源射出的平行光;将光屏放在凸透镜后方,左右来回移动,直至光屏上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即焦点;光屏与凸透镜位置刻度差,该光斑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记录下来,就是凸透镜的焦距。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