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气候变化:长期的大气状态变化的反映,
表现为不同的时间尺度上冷暖和干湿变化。
气候——时间尺度为年、数年到数百年以上的大气状况
(冷、暖、干、湿)
天气——在较短时间内特定地区的大气状况
(气温、气压、湿度、风、云、雾、雨、雪、霜、雷、雹)
一、全球气候在不断变化之中
地质历史时期
(距今22亿年~1万年)
22亿
全球气候变化是有规律的自然现象
近代以来,突出表现为全球变暖
1860年以来,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近百年来全球年平均气温的变化
近百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
地面长波辐射
升高
二、全球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
第一个因全球变暖
而将要消失的国家
1.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融化
海水热膨胀
海平面上升
沿海低地被淹
海岸线改变
活动一:材料分析知影响
1.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融化
海水热膨胀
海平面上升
沿海低地被淹
海岸线改变
2.影响农业生产
全球气候变暖
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提高农作物产量
干旱加重,供水不足
农作物减产
(高纬国家)
(低纬国家)
活动一:材料分析知影响
灾害类型
暴雨、洪涝
高温、热浪
暴风雪
发生次数
死亡人数
40
7
16
1670人以上
206人以上
187人以上
1.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
冰川融化
海水热膨胀
海平面上升
沿海低地被淹
海岸线改变
2.影响农业生产
全球气候变暖
积温增加,生长期延长
提高农作物产量
干旱加重,供水不足
农作物减产
(高纬国家)
(低纬国家)
3.影响水循环过程
全球气候变暖
蒸发量加大
改变降水分布格局
加剧旱涝灾害和
水资源的不稳定性
活动一:材料分析知影响
4、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冰川分布范围
全球雪线高度
物种的灭绝速度
……
加快
缩小
提高
活动一:材料分析知影响
活动二:学以致用当法官
资料卡
海啸就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海底滑坡或气象变化产生的破坏性海浪,海啸的波速高达每小时700~800千米,在几小时内就能横过大洋;在茫茫的大洋里波高不足一米,但当到达海岸浅水地带时,波长减短而波高急剧增高,可达数十米,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墙”。
活动三:对症下药提建议
普通民众
1
科技人员
2
环保志愿者
3
政府工作者
4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在行动
1.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2.发展科技,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3.减少消费,减少废弃物排放(“低碳”生活)。
4.植树种草,防止森林火灾和滥砍滥伐。
减少CO2的排放
5.加强国际合作
增加CO2的吸收
实质:减少CO2浓度
6.加强环保立法,完善监管制度。
三、应对气候变化的措施
思维提升
正确认识气候变化
(1)气候变化不一定是人类活动引起的
(2)气候变化不等于气候变暖
(3)温室气体不仅是二氧化碳
(4)气候变暖不是百害而无一利
活动四:快速判断对与错
课堂小结
全球气候变化
原因分析
可能影响
应对措施
现象认识
做最悲观的乐观者
让拥抱陆地的海洋,
永远不失蓝色的梦幻吧!
就像纯净的童话,
充满善良的追求;
美人鱼的歌声,
在季风中飘荡,
岸边的橄榄树,
向过往的船只招手·······
隔海相望的陆地,
都伸出友谊之手,
相视一笑,泯灭旧日的怨仇。
没有掠夺者的咆哮,
也没有反抗者的怒吼。
人人都懂得和学会了爱——
珍惜每一棵花草树木,
珍惜每一把泥土!
珍惜
(1)观看“低碳世博”各国展馆的图片,阐述低碳世博的意义。
(2)以8人组为单位,策划“全球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的科普宣传活动,两周后上交活动计划与过程资料。
课后作业
低碳世博
世博“零碳馆”—中国第一座零碳排放公共建筑
印度馆
瑞士馆
日本馆
——与自然共吸。
采用环境控制技术,使光、水、空气等自然资源被最大限度利用。展馆外部透光性高的双层外膜配以内部的太阳电池,可以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实现高效导光、发电。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