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采矿破坏环境罪.docxVIP

非法采矿破坏环境罪.docx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非法采矿破坏环境罪

一、引言:当山体”伤疤”成为法律之痛

记得几年前到西南某山区调研,车过一片裸露的山体时,同行的老支书叹了口气:“这片山以前全是树,绿得能滴出油。现在倒好,挖砂的挖砂,采石的采石,雨水一冲,泥汤子直接灌进田里。”顺着他手指的方向望去,山体像被撕开了一道巨大的伤口,裸露的岩石在阳光下泛着惨白的光,曾经清澈的山溪变成了浑浊的泥流。后来才知道,这片”伤疤”的背后,是一起持续两年的非法采矿案——几个村民没办任何手续,用挖掘机在河道和山体疯狂挖掘,不仅掏空了河床,还导致下游三个村庄的饮用水源重金属超标。

这只是非法采矿破坏环境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随着矿产资源需求激增,一些人为了短期利益铤而走险,从河道偷采河砂到山体盗挖矿石,从个体小打小闹到企业越界开采,非法采矿行为不仅吞噬着有限的矿产资源,更像一把”环境刻刀”,在大地上留下难以愈合的创伤。而”非法采矿破坏环境罪”这一法律利剑,正是为了斩断这只”黑手”,守护我们的绿水青山。

二、法律定位:从”资源犯罪”到”环境犯罪”的认知跃升

要理解非法采矿破坏环境罪,首先得理清它在刑法体系中的位置。我国《刑法》第六章”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下专设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其中第343条明确规定了”非法采矿罪”和”破坏性采矿罪”。这两个罪名看似相近,实则有本质区别:非法采矿罪重点打击”无资格开采”或”超范围开采”的行为,而破坏性采矿罪则针对”有资格但乱开采”的行为。但无论是哪种,最终都会指向同一个核心——对环境的破坏。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司法实践更侧重打击非法采矿的”资源侵占”属性,比如计算盗采矿产的经济价值。但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深入,法律对非法采矿的评价标准逐渐从”资源损失”向”环境损害”延伸。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的出台,就是这一转变的重要标志。该《解释》不仅将”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损害”作为入罪标准之一,还明确”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等特殊区域非法采矿要从重处罚,这意味着法律对非法采矿的规制,已经从单纯的”资源保护”升级为”资源+环境”的双重保护。

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如果有人在普通山区盗采10万元的矿石,可能仅按盗采价值定罪;但如果在自然保护区内盗采,即使价值只有5万元,也可能因为破坏生态环境而被加重处罚。这种变化背后,是法律对”环境价值”的重新认识——矿产资源不仅是经济资源,更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破坏矿产资源的同时,往往伴随着植被损毁、水土流失、生物链断裂等连锁环境问题。

三、构成要件:揭开”非法采矿”的法律画像

要认定一个行为是否构成非法采矿破坏环境罪,需要从四个要件逐一分析,就像给嫌疑人画”法律画像”,缺了任何一个”特征”都无法定罪。

(一)客体要件:双重保护的法益边界

非法采矿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既包括国家对矿产资源的管理制度(比如采矿许可证制度、矿区规划制度),也包括生态环境的完整性。这就像一个”双保险”——即使行为人没有直接造成严重环境损害,只要违反了矿产资源管理秩序,也可能构成犯罪;而如果同时造成了环境损害,就会面临更重的处罚。

比如,某企业虽取得了A矿区的采矿许可证,但为了多赚点钱,偷偷在相邻的B矿区(未获批)开采。此时,即使B矿区的矿石价值不高,也没有造成明显污染,其行为已经破坏了国家对矿产资源的管理秩序,可能构成非法采矿罪;如果在开采过程中导致B矿区山体滑坡,压毁了一片公益林,那就同时破坏了环境法益,量刑时会考虑这一情节。

(二)客观要件:三类典型行为模式

根据《刑法》第343条和《解释》的规定,非法采矿的客观行为主要有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具体的表现形式:

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

这是最常见的类型,通俗说就是”没证挖矿”。比如,个人在河道里用抽砂船偷采河砂,农民在自家承包地里挖页岩卖钱,这些行为都因为没有取得自然资源部门颁发的采矿许可证,属于典型的非法采矿。需要注意的是,“未取得许可证”不仅包括完全没证,还包括”许可证被注销、吊销后继续开采”的情况。曾有一个案例,某采石场因环保不达标被吊销许可证,但老板觉得”设备都买了,不挖亏了”,偷偷恢复生产,最终被以非法采矿罪定罪。

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

国家规划矿区(比如大型稀土矿基地)、对国民经济有重要价值的矿区(比如战略能源储备区)都是受特殊保护的区域,即使有其他区域的采矿许可证,也不能擅自进入这些”禁区”。还有一种情况是”越界采矿”,比如某企业获准在C矿区开采,但为了多采矿石,偷偷挖到了相邻的D矿区(属于其他企业的合法矿区),这种”越界”行为也属于非法采矿。

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

黄金、钨、锡、锑、离子型稀土等矿种

文档评论(0)

eurek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5年03月25日上传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